關於發展我縣商貿流通業的調查報告
關於發展我縣商貿流通業的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發展我縣商貿流通業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商貿流通業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線生產和消費的橋樑,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現代化程度和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新興第三產業,增創服務業新優勢。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對加快我縣城鄉一體化程序,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縣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和特點20xx年,我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6.7億元,比20xx年增長13.7,佔GDP比重3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2億元,比1995年增長近2倍,比20xx年增長14.1。商貿流通業從業人數年均增長6,達11萬人,商貿流通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增長速度穩中有升。
一、商貿流通業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一)總體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比重逐年提高。近年來,我縣商貿流通業增速均比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2—3個百分點,增加值均佔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產力和規模的商貿流通基礎設施。近年來,隨著我縣加大對交通、通訊電網等城市基礎設施改造,綜合商貿市場改造,商業生態住宅小區等開發和建設,商貿流通業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商業網點的規劃佈局逐步科學合理,為我縣商貿流通業的快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僅郫筒鎮20xx年商貿業總商戶已達2300多戶,戶均營業額達32萬元以上。
(三)從業人員不斷增多,吸納剩餘勞動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顯現。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我縣商貿流通業從業人員近11萬人,佔總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長4倍,且增長勢態仍然明顯。
(四)個體私營經濟不斷壯大,引領商貿流通業持續發展的勢頭強勁。截至20xx年,我縣從事商貿流通業的個體戶和私營企業達12300個,佔第三產業的90;從業人數達11萬人,佔第三產業的85;20xx年創造增加值達22.82億元,佔第三產業的91。
(五)功能佈局日趨合理,發展空間較大。目前,我縣已初步形成產銷結合、批零結合的八大批發集散市場。形成以蔬菜批發、零售相結合,批發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場;以花木、蔬菜、優質水稻、中藥材交易為主,產銷結合的友愛、清河、唐元、花園、古城五大農產品交易市場;以石材批發、零售相結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場。形成以郫筒、犀浦為中心的兩大零售商圈;圍繞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產開發,形成校園經濟圈和生態住宅區零售圈。這四大商業圈集聚了我縣商貿流通業多年的生產力積累,成為我縣零售業、餐飲業和服務業的主體代表。
二、我縣商貿流通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總量發展滯後,對GDP的貢獻率偏小。近年來,雖然我縣商貿流通業比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2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增加值佔GDP比重僅為14左右,與溫江、雙流、新都、彭州等區(市)縣相比,對GDP的貢獻率明顯偏小。
(二)傳統業態和經營方式仍占主導地位,社會化和組織化程度較低。安德、犀浦兩大蔬菜批發市場是我縣社會化分工和產業化分工程度較高的市場,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場,僅靠3000多輛人力三輪車向成都集貿市場進行分銷,經濟效益不夠明顯。
(三)人氣不旺,商氣不足。有人曾用“啞鈴態勢”來形容我縣目前商貿流通業與周邊的比較狀況,即兩頭(成都市和都江堰)熱,中間(郫縣)冷。這句話從本質上反映出我縣商貿流通業仍缺乏吸引投資者和消費者的特色產業和品牌產業,難於聚集人氣,促進消費,擴大商機。
(四)產業分散程度較高,缺乏規模效益和競爭力。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我縣國有商貿流通企業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目前,我縣商貿流通業的`經營者多為個體商戶或私營企業,且大多各自為陣,小規模低起點運作,服務水平低,不具備抵禦大流通、大市場和國際化競爭風險的能力。
(五)政府引導不夠,產業發展存在無序現象。我縣對商貿流通業的發展論證與積極引導不夠,對與商貿流通業相關的第三產業缺乏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導致第三產業發展隨意性大,產業網點佈局不合理,無序發展現象突出。
三、對發展我縣商貿流通業的思考
根據我縣第三產業的現狀和特點,結合成都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我縣城市發展定位,我縣第三產業發展要緊緊圍繞城鄉一體化,主動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輻射和成都大市場、大流通功能分流,以專案為載體,創新、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業為重點,大力發展校園經濟、餐飲旅遊業,逐步發展會展經濟、物流經濟、商業旅遊、汽車服務業、醫藥流通業等,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提高商貿流通業對GDP和稅收的貢獻率。
(一)強化規劃與佈局,做強三個中心。
一是做強縣鎮城市商業中心。科學合理規劃城鎮商業、餐飲、娛樂、休閒等佈局,明確核心商業圈,培育區域商業中心,配套社群商業中心。
二是做強大型批發物流集散中心。以安靖火車貨運站啟用和海霸王冷凍物流中心建設為契機,加強安靖鎮為中心的大型批發物流、倉儲集散中心建設,設計科學、合理、流暢的人流和物流兩條動線,即商業設施的空間結構要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流的進出和購物的便利;要有足夠的物流通道和現代化停車場地,以及配套的現代化基礎裝置,確保大批次商品的快速流動。
三是做強農產品物流集散中心。重點抓好郫筒、犀浦、安德、友愛等鎮的農產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設,拓展現有市場功能,配套農產品整理、包裝、深加工功能,提高農產品的物流水平。
(二)培育發展三大商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校園經濟商圈。近年來,我縣先後引進各類大中專院校14所,在校師生近9萬人。校園經濟為我縣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要抓住校園經濟圈內消費客源穩定,消費水平較高,消費方式求新,消費種類相對集中,資訊型消費量大的發展趨勢和特點,配套完善商業、服務、娛樂等設施,並加強依法管理力度,整合校園經濟,促進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住宅小區商圈。隨著我縣房地產業的不斷升溫,以及城鄉一體化建設程序中的拆遷農戶集中居住區的增加,應有針對性地規劃商業地產,建設商業、餐飲、娛樂、休閒等配套設施,增強對內吸引和對外輻射能力以及增加就業崗位、帶動失地農戶的再就業。
三是大力發展配套高新西區和現代工業港的物流、服務經濟圈。針對高新西區和現代工業港不同發展階段對流通的需求,規劃建設物流配套設施。近期以提供基本建設必需的物資、服務配套設施為建設重點,遠期以進港企業的生產原料和生產配套設施為建設重點。
(三)關聯行業相互配套,促進商貿經濟協調發展。
一是商貿流通與餐飲業配套發展。我縣作為區域性的組團商業中心和人居休閒中心,購物、餐飲、休閒和娛樂等設施的規劃建設要有特色,應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目標市場,確定不同的主體和風格,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中心商業區要超前規劃和發展,以起到龍頭帶動和導向性作用。
二是現代物流業與交通運輸業配套發展。要配套高新西區、現代工業港的發展,主動承接成都各類批發交易市場的外移,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要充分利用安靖火車客貨站,逐步在犀浦、紅光、安靖片區建立現代物流中心,建成物流配送連鎖網、倉儲運輸網等,同時,進一步建立配套的倉儲、貨運市場,發展客、貨交通,促進運輸業和汽車服務業發展。
三是餐飲、娛樂、休閒業和觀光農業相互配套發展。針對我縣餐飲、娛樂、休閒業發展持續低迷、對外競爭優勢不明顯等現狀,制定餐飲、娛樂、休閒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籌建餐飲、娛樂、休閒集中發展區,同時,與我縣友愛“農科村”、三道堰“水鄉休閒”、清河“花木集中發展區”、唐昌“橫山觀光農業休閒旅遊開發”等配套規劃發展,提檔升級,做大做強。打造出一批象“楊雞肉”、“蔣排骨”、“川西水鄉”等生態休閒娛樂餐飲品牌,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四是商貿與會展經濟配套發展。會展業的發展會產生1:100的帶動效應,直接帶動旅遊餐飲、交通運輸、休閒娛樂、金融商業等相關產業。我縣應積極爭取承擔國際或全國型別的大型會展活動,主動承接成都各類會展分會場,以大型重點專案為載體,結合旅遊、房產、娛樂、餐飲業的發展,舉辦生態旅遊展、民俗美食展等會展,創造企業發展和招商引資良好的對外交流環境,培育商貿經濟新增長點。
(四)加強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後勁。隨著新城區開發建設,要科學規劃城市新中心形成的配套流通網點新商圈,預留商貿流通、市場用地和高標準配套市場和商貿基礎設施,高標準建設功能齊全的公共流通設施,促使商貿流通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