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亞斯·米龍,S.

[拼音]:Suoluo

[英文]:Henry DavidThoreau (1817~1862)

美國作家、思想家。生長在波士頓附近超驗主義思想運動中心康科德村,父親是個小業主。20歲於哈佛大學畢業,曾擔任教師,從事過各種體力勞動。他在學生時代與愛默生相識,在愛默生的影響下,閱讀柯爾律治、卡萊爾等人的著作,研究東方的哲學思想,同時以愛默生倡導的“自助”精神進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獨立見解。他認為自然是美好的,人類應回到自然中去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又認為人必須“忠於自己”,遵從自己的良知,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他一生生活平淡,一直堅持自己的理想。

梭羅的著作都是根據他在大自然中的體驗寫成的。1839年他和哥哥在梅里馬克河上划船漂游,寫在《在康科德與梅里馬克河上一週》(1849),發揮了他對自然、人生和文藝問題的見解。他的代表作《沃爾登,或林中生活》(1854)記錄了他於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沃爾登湖畔度過的一段隱居生活,詳細地記述了他蓋房種地、燒火做飯以及閱讀寫作的生活,並真切地描繪了森林中的動物和植物。在他筆下,自然、人以及超驗主義理想交融匯合,渾然一體。他是19世紀超驗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張迴歸自然,以達到“自我完成”,這在本質上是資產階級個性解放的思想。他提出“忠於自己”、“絕對自由”、“絕對野性”等口號,反映了資產者在上升時期的精神面貌,同時又體現了浪漫主義者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唾棄。他主張歸真返樸,反對奢侈和虛榮,反對追求物質享受,也指出了資本主義文明妨礙人性的發展。

1846年7月,梭羅因拒絕交稅支援美國侵略墨西哥的戰爭而被關押一夜,獲釋後發表了著名的演說《論公民的不服從》,表示了他的立場。50年代後,梭羅逐漸改變了早年在政治上的超然態度,積極支援廢奴運動。他幫助逃亡的黑奴,著文或發表演說批判蓄奴制。1859年10月30日他在康科德為反抗蓄奴制的起義領袖約翰·布朗辯護,後來他在波士頓再次發表演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梭羅的文章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內容,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他的思想對英國工黨、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響。

參考書目

Walter Harding,The Days of Henry Thoreau, N.Y.,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