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捷,Т.Е.

[拼音]:peiyang jun-di liangyong rencai

[英文]:training officers and soldiers suited for bothmilitary and civilian jobs

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據軍隊建設和地方建設的需要,培養幹部、戰士成為既能保衛祖國又能建設祖國的人才。

起因

1977年12月,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全體會議上,重申毛澤東關於軍隊要辦成一個大學校的思想,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教育訓練,只著眼於軍隊本身建設的需要是不夠的,還要著眼於幹部、戰士轉業復員到地方的需要。強調要學會多種知識,既能打仗,又能搞社會主義建設。隨後,各部隊在教育訓練中,組織幹部、戰士既學現代戰爭知識,又學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生產知識,逐步開展了培養軍隊和地方兩用人才的活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1982年11月推廣南京軍區一個師、成都軍區一個團的經驗,1983年5月召開全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經驗交流會。同年“八一”建軍節前夕,中央軍委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楊尚昆又為總政治部主辦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軍地兩用人才展覽”題詞。到1984年下半年,有些先進單位,已把軍民共建精神文明(見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和軍地共育兩用人才結合起來,實行定向培養。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是培養人、鍛鍊人的大學校。在革命戰爭年代,為適應打仗、生產、做群眾工作的需要,利用戰鬥間隙學習軍事、政治和文化,培養並向地方輸送了大批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中央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不僅成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而且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把國家的根本利益、軍隊建設的需要、人民群眾的願望和幹部戰士的切身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軍地兩用人才,是軍隊教育訓練的一個新發展,是軍隊建設的一項重要改革。

要求

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的要求是:

(1)以共產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為指導。教育幹部、戰士樹立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集偉目標而刻苦學習的思想,努力把自己鍛鍊成為既有高度政治覺悟和艱苦奮鬥精神,又有保衛祖國、建設祖國兩套本領的有用人才。

(2)以軍隊建設的需要為主,服務於提高部隊戰鬥力。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的活動,要同部隊擔負的任務和幹部、戰士從事的本職工作相結合。軍地通用的專業,通過訓練和執行任務達到精益求精;軍用和民用相接近的專業,在訓練中適當增加民用技術內容;本職專業僅限於軍用的,安排學習一些民用專業知識和技術。

(3)以幹部為重點,根據不同物件提出不同要求。對幹部,有計劃有步驟地普及中等教育,發展大專教育。組織他們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術,學習經濟建設和企業管理知識,適應新的技術革命和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對戰士,入伍一年的集中精力進行軍政訓練,入伍兩年以上的,增學一些民用技術。農村籍戰士著重學習掌握同各地農村發展商品生產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城鎮籍戰士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和就業本領。

(4)從實際出發,廣開學習門路。因地制宜,因任務、專業制宜,因培養物件制宜,發揮各自優勢,採取多種方法進行。

意義

培養軍地兩用人才活動的普遍開展,對激勵幹部、戰士求知成才,安心服役,促進教育訓練,提高部隊素質,完成各項任務,密切官兵關係和軍政軍民關係,改善部隊物質文化生活以及為地方輸送人才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對加強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