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納舞蹈
[拼音]:gongchang shougongye
[英文]:manufacture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指以分工和手工技術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形式。從16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葉,工場手工業在歐洲居於統治地位,稱為工場手工業時期。
產生
工場手工業的產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資本家把不同工種的獨立手工業工人聯合在一個工場裡,實行分工協作,共同生產一種產品。如馬車工場,其中有馬具匠、鐵匠、木匠、裁縫、油漆匠等,他們分別為馬車的各個部件從事一部分專門勞動,這種手工工場屬於混成的工場手工業。另一種是資本家把許多從事同一個或同一類工作的手工業者,組織在同一個工場裡實行分工,在互相銜接的不同工序上進行操作,共同完成一種產品。如在制針工場,個別工人只在制針的某一工序上進行操作,如打眼、磨尖等,這種手工工場屬於有機的工場手工業。這兩種工場手工業的最終形態都是一個以人為器官的生產機構。
優越性
工場手工業雖然仍建立在手工勞動的技術基礎上,但它和簡單協作不同,是以分工為基礎的協作,因而具有獨立手工業和簡單協作所不可能有的各種優越性:
(1)由於實行了分工,工場手工業工人長期從事同一種簡單操作,他把自己的整個身體變成這種操作的自動的片面的器官,因而他花費在這一操作上的時間,比循序地進行整個系列的操作的手工業者要少;同時,由於經常重複做同一種有限的動作,有利於總結經驗,可耗費最少的力量,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由於固定從事某一操作,避免了因變更位置、調換工具所造成的時間浪費,從而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
(2)分工使勞動工具越來越專門化,這是工場手工業的重要特徵。勞動工具的分化,使工具更適合於特殊的用途,使之有利於簡化、改進和多樣化,因而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併成為產生機器的物質條件之一。
(3)分工把整個生產過程分解為若干個相互銜接和依賴的階段,加強了生產的連續性,縮短了各個階段之間的空間距離,製品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就會減少,用於這種轉移上的勞動也會減少。
(4)分工還把各個不同生產階段在時間上的連續性變成了空間上的並存性,各個階段的生產同時進行,因此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提供更多的成品。
(5)由於分工,使一個工人的勞動結果成了另一個工人勞動的起點,使每個工人在從事自己的專門職能時,只能使用必要的時間。在商品生產的條件下,生產一種商品只應耗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表現為競爭的外部強制,在工場手工業中,在一定勞動時間內提供一定量的產品,卻成了生產過程本身的技術規律,因而提高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發展的後果
工場手工業給資本帶來更多的剩餘價值,卻加深了工人的痛苦,使僱傭勞動進一步依賴於資本:
(1)工場手工業的分工促進了資本的增大,擴大了資本剝削的範圍。因為單個資本必須使用的工人人數的最低額,要由現有的分工來規定。為了得到進一步分工的利益,必須按倍數增加工人,這就要求增大資本。
(2)工場手工業的分工把工人變成畸形物,迫使工人常年從事一種區域性的操作,壓抑了工人的志趣和才能,並在工人中間造成了等級的劃分和工資收入上的差別,影響了工人之間的團結。
(3)工場手工業的分工使勞動更加隸屬於資本。工場手工業工人現在只能從事某一專門的片面的操作,已經不能獨立地製作一件產品了,工人只能作為資本家工場的附屬物才能進行生產活動,才能生存。分工在工場手工業工人身上打上了他們是資本的財產的烙印。
(4)工場手工業的分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工場這個社會生產機構是屬於資本家的,因而這個新的生產力也表現為資本的生產力,為資本家生產出更多的相對剩餘價值。工場手工業只是生產相對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手段。
工場手工業在資本主義生產發展過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但由於它依然建立在手工勞動和手工工具的技術基礎之上,因而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限度。資本家為了追逐更多的剩餘價值,必然要採取更新的生產方法和生產組織形式。於是,資本主義生產便從工場手工業逐漸過渡到機器大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