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彈
[拼音]:changzhuan
中國宋代一種與說唱藝術相關的大型歌曲。由北宋時產生的“纏令”、“纏達”與南宋初出現的“賺”相結合而成。是一種以同宮調的若干曲子組成的,結構嚴密、講究曲式的套曲。曲調來源甚為豐富,演唱的技藝亦有較高要求。在當時有較大的影響,併為諸宮調與雜劇音樂的形成作了重要準備。
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記載,纏令是前有引子、後有尾聲、中間插以若干曲牌聯接而成的套曲。宋代纏令的例項不易找到,但其稍後時期的作品《西廂記諸宮調》中,尚有多套纏令,如越調[廳前柳纏令],是由[廳前柳]2曲、[蠻牌兒]2曲、[山麻秸]2曲、 [尾]等7個曲牌構成。纏達,又稱“傳踏”或“轉踏”。據近人王國維研究,認為北宋的傳踏到北宋末期即演變為纏達。纏達的曲式是有引子而無尾聲,引子後由兩個曲調輪流反覆歌唱。如元雜劇《看錢奴冤家債主》的第 2折、《陳搏高臥》的第4折中都有[正宮端正好]兩套樂曲,其結構是在[端正好]之後以[滾繡球]和[倘秀才]兩曲輪流歌唱,可視為纏達曲式的例項。
南宋紹興(1131~1162)年間,杭州勾欄藝人張五牛根據“鼓板”中的[太平令]創作了一種新曲牌[賺]。其特點是散板與定板的混合應用。由於這一新曲牌的加入,使音樂更加豐富和有變化。唱賺之名即由此而來。關於賺的例項,見《西廂記諸宮調》卷 7[憑欄人纏令]一套,樂譜載於《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
唱賺的伴奏樂器以鼓、板、笛為主。元刊本《事林廣記》中有插圖一幅,畫出唱賺的表演場面。據吳自牧《夢粱錄》、周密《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杭州唱賺藝人有數十人之多。唱賺的音樂曲牌,範圍甚廣。它既包括傳統的藝術歌曲,也有當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歌曲。《夢粱錄》卷二十:“凡唱賺最難,兼慢曲、曲破、大麴、嘌唱、耍令、番曲、叫聲,接諸家腔譜也。”
唱賺的作品多已散失。現存的在《事林廣記》中收錄有一套以踢球為題材的唱賺的歌詞,名為《圓裡圓》,所用曲牌為[紫蘇丸]、[縷縷金]、[好女兒]、[大夫娘]、[好孩兒]、[賺]、[越恁好]、[鶻打兔]、[尾聲]等。另有一套以俗字譜記寫的《願成雙》,包括[願成雙令]、[願成雙慢]、[獅子序]、[本宮破子]、[賺]、[霍勝子急]、[三句兒](尾聲)7個曲牌,為現存唱賺音樂的最早傳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