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變數分析

[拼音]:Shi Lu

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原名馮亞珩,1919年12月13日生於四川省仁壽縣,1982年8月25日卒於陝西省西安市。自幼愛好美術,1934年夏入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1937年秋任小學教師,組織學生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翌年初借讀於華西協和大學文學院歷史社會學系。1939年1月入陝西三原安吳堡青訓班,6月到第二戰區民族革命大學前鋒劇團任戲劇宣傳股長。翌年初赴延安入陝北公學,9月調西北文藝工作團,任美術組長。1944年調陝甘寧邊區文協美術工作委員會任創作員。1948年延安收復後到群眾日報社主編《群眾畫報》,後調延安大學文藝系美術班任班主任。石魯在延安時期的創作以版畫為主,兼搞年畫、連環畫、新洋片等。主要作品有版畫《群英會》、《妯娌倆》、《打倒封建》、《說理》、《民主評議會》等。1949年夏參加全國第 1次文代會,是以後歷屆全國文代會代表。1950年初任西北美協副主任、《西北畫報》社社長,開始中國畫創作。前期作品歌頌人民翻身解放作主人的幸福生活,形象親切動人,生活氣息濃厚,如《變工隊》、《偵察》、《移山》、《幸福婚姻》等。1954年任西安美協副主席,同年創作的《古長城外》,成為這一時期有較大影響的作品。1955~1956年曾到印度、埃及旅行寫生。1956年寫作並出版了電影文學劇本《暴風中的雄鷹》,拍攝成影片上映,被國家電影事業局列為優秀電影作品。1957年出版《埃及寫生集》。石魯從50年代起,積極致力於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1959年創作《轉戰陝北》(見彩圖)、《延河飲馬》,翌年創作《東方欲曉》等作品。這些作品以黃土高原為題材,構思巧妙奇特,獨具匠心,開創了以傳統山水畫形式表現重大革命歷史主題的嶄新道路,成為他進行新的藝術探索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引起美術界的廣泛讚揚,被稱為長安畫派的創始人。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還有《南泥灣途中》、《樹大成蔭》、《赤巖映碧流》、《逆流過禹門》、《山雨欲來》、《家家都在花叢中》、《秋高圖》、《寶塔葵花》、《種瓜得瓜》、《東海之濱》等,出版了《國畫選》、《石魯作品選集》。“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慘遭迫害,瀕臨死地,仍不畏強暴,以驚人的毅力創作書畫作品數百幅。他改變了以往的畫風,形成詩、書、畫、印配合默契,渾然一體的生動藝術形式。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有《華山之雄》、《驕雪圖》、《青青者長鬆》、《龜蛇圖》、《峨嵋積雪圖》、《荷雨圖》等。1979年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畫展覽。

石魯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陝西分會主席、陝西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