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伊普·羅西迪

[拼音]:zhanji

[英文]:opportunity for fighting

有利於作戰的時機。通常指適宜的地形或天候,兵力的集中,有利的態勢,敵人疲勞、沮喪或協同失調、發生過失等。

中國曆代著名軍事人物大都注重戰機。春秋時期,魯國的曹劌主張兵事臨機制勝,曾在齊魯長勺之戰中,在“彼竭我盈”的有利時機實施反攻,並乘其“轍亂”、“旗靡”之際發起追擊,打敗了強大的齊軍。著名軍事家孫武,強調誘騙和調動敵人,造成有利的作戰形勢,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克敵制勝。宋代許洞著的《虎鈐經》、明代何良臣著的《陣紀》等,都專門論述了作戰的各種有利時機。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作戰中非常講求捕捉和創造戰機。例如實施誘敵深入,迫敵於不利地形或態勢,抓住敵兵力分散、孤軍冒進、疲勞沮喪等時機,集中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採取圍城打援,調敵進入預伏地區及聲東擊西等手段,造成敵人的錯覺,乘敵之隙,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在大踏步前進和後退中,調動和分散敵人,乘機予以各個殲滅;採取圍三缺一,虛留生路的戰法,誘敵突圍,殲敵於運動中;適時抓住敵企圖進行戰略收縮而又舉棋不定的有利時機進行決戰,奪取決定性的勝利等。

戰機是作戰指揮的重要關節。捕捉和創造戰機,直接影響戰役戰鬥的程序和結局。捕捉戰機,要基於戰場的客觀情況,審時度勢,趨利避害,一旦發現敵部署不周、翼側薄弱、冒進突出、地形不利等情況時,即當機立斷,先機制敵。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中,工農紅軍基於龍岡有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有利的地形,便於集中兵力實行中間突破、各個殲敵等有利條件,抓住戰機,首先殲滅了張輝瓚師突出冒進的主力兩個旅,接著,在追擊中又消滅譚道源師的一半。五天之內連打兩仗,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創造戰機,要根據地形和作戰雙方情況,通過指揮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造成敵人的錯覺,誘敵處於不利地形或態勢,加以殲滅。解放戰爭時期,西北野戰軍在蟠龍戰役中,以一部兵力偽裝主力誘敵北上,主力則乘敵進至綏德來不及回援之際,集中優勢兵力攻殲蟠龍守敵6700餘人。

現代戰爭,戰場情況變化更加急劇,戰機稍縱即逝。及時獲取準確情報,充分做好戰鬥準備,嚴密隱蔽作戰企圖,適時迅速機動兵力,善於運用自動化指揮系統分析與處理戰場上的各種情況,對捕捉和創造戰機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章

爆出我國最先進戰機--殲10素材46年後戰機重返人間歷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