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電影

[拼音]:sanbuxiu

中國古代思想家對於人生理想和人生意義的一種看法。指人生在世時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三個方面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身死之後,就可以名不朽滅。此詞初見於《春秋左氏傳》襄公二十四年(前 549),魯國叔孫豹在與晉國範宣子討論怎樣才能“死而不朽”時說:“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認為,人生數十年,死後形體會朽弊消亡,只有人的品德、功業和言論能夠昭垂永遠。人生不應追求高官厚祿,享受快樂,而應該實踐自己理想的道德原則,永遠成為道德榜樣;建功立業,對百姓、國家作出貢獻;留下經典名言,垂教後世。三者之中,立德最重要,有德者必有言,而有言者不必有德。

“三不朽”的思想,被後世許多思想家所承認,影響頗大。清代思想家魏源曾提出過“立德、立功、立言、立節”的“四不朽”學說,是對“三不朽”思想的補充。

參考文章

三不朽造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