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篤會

[拼音]:zixing huopao

[英文]:self-propelled gun

同車輛底盤構成一體自身能運動的火炮。自行火炮越野效能好,進出陣地快,多數有裝甲防護,戰場生存力強,有些還可浮渡。自行火炮的使用,更有利於不間斷地實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裝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戰鬥協同更加緊密。

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統、底盤部分和裝甲車體組成。武器系統包括火炮、機槍、火控裝置和供彈裝填機構等。為減小炮身後坐量,多采用效率較高的炮口制退器;為減少戰鬥室內的火藥燃氣,炮身上裝有抽氣裝置;為提高射速和減輕裝填手的勞動強度,多采用半自動或全自動供彈裝填機構。底盤部分包括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行動裝置和操縱裝置,通常採用坦克或裝甲車輛底盤,有的則是專門設計的。車體的裝甲材料主要有鋼質和鋁合金兩種,厚度一般為10~50毫米,前裝甲較厚,其他部位較薄。

自行火炮除按炮種分類外,還可按行動裝置的結構形式分為履帶式、輪胎式和半履帶式;按裝甲防護可分為全裝甲式(封閉式)、半裝甲式(半封閉式)和敞開式。全裝甲式車體通常是密閉的,具有對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護能力。

自行火炮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隨著坦克的普遍使用,自行火炮作為有力的支援武器,得到迅速發展。這一時期的自行火炮主要是反坦克炮,炮塔為固定式,方向射界很小。戰後,美、蘇等國均重視自行火炮的發展,研製和裝備了多種型別的自行火炮,並不斷地改進其戰術技術性能。美國在50年代製造的M44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身管長為口徑的23倍,射程14600米,炮塔為敞開式,方向射界60°,採用汽油發動機,最大行程120~150公里;60年代改型為M109式,採用全裝甲防護、密閉式旋轉炮塔,改用柴油發動機,行程增大到360公里;70年代又改型為M109A1式(見表)和M109A2式,身管長為口徑的39倍,射程達18000米。

自行火炮將在提高火炮效能的同時,進一步改進發動機,選用或設計更加合理的底盤,延長使用壽命,改善操縱和維修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