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心理

[拼音]:Baituan dazhan

抗日戰爭中期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向日偽軍發動的大規模破襲戰役。因調集一百零五個團參戰,故稱“百團大戰”。1940年上半年,日本帝國主義在法西斯德國歐洲攻勢的刺激下,積極準備南進。因而一方面加緊誘迫國民黨投降,一方面在華北加緊推行“肅正建設計劃”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分割封鎖各抗日根據地的“囚籠”政策。為了粉碎日軍對華北八路軍的全面進攻及其“囚籠”政策,破壞日軍進攻西安、昆明、重慶的計劃,以影響全國戰局,克服國民黨內的投降危機,爭取時局好轉,八路軍總部決定向華北敵佔交通線和據點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參戰兵力二十餘萬,另外,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戰。戰役從1940年8月20日開始,到12月5日基本結束,歷時三個半月,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8月20日至9月10日,以正太鐵路為重點,進行交通總破擊戰。敵人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正太鐵路,在八路軍突然猛烈攻擊下全路癱瘓,同蒲、平漢等鐵路交通一度被切斷,日軍重要燃料基地井陘煤礦受到嚴重破壞。第二階段,從 9月20日至10月上旬,繼續破擊日軍交通線,重點攻佔交通線兩側和深入根據地內的日軍據點。晉察冀軍區部隊進行了淶(源)靈(丘)戰役,一二九師主力組織了榆(社)遼(縣)戰役,一二○師主力在同蒲路忻口、寧武、朔縣間展開破擊戰等。八路軍以勇猛的攻勢,攻克了日偽軍的一些據點,平毀了大部分封鎖溝、牆,打擊了偽政權組織,使被分割的地區重新聯成一片。第三階段,從10月6日至12月5日,是反擊日軍“掃蕩”。此前,日軍因遭到一系列沉重打擊,一面恢復其交通線,一面增調兵力對華北敵後根據地進行報復性的“掃蕩”。八路軍在反“掃蕩”作戰中,堅持以靈活多變的戰術,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經過連續的艱苦奮戰,終於取得了反“掃蕩”的勝利。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帶戰略性的進攻戰役。是役,共進行大小戰鬥一千八百餘次,斃傷日軍兩萬餘人、偽軍五千餘人,俘日軍二百八十餘人、偽軍一萬八千餘人。破壞鐵路四百七十餘公里。公路一千五百餘公里、橋樑隧道二百六十多處,並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這次戰役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及“迅速解決中國事變”的夢想,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