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板

[拼音]:Ningyuan zhi Zhan

中國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寧遠(今遼寧興城)軍民擊敗後金軍進攻的城邑守衛戰。史稱寧遠大捷。

天啟元年春,努爾哈赤率後金軍攻佔瀋陽、遼陽。二年,又連克廣寧(今遼寧北鎮)、義州(今遼寧義縣)等40餘座城堡,並企圖奪佔遼西和山海關。明廷面對後金的凌厲攻勢,束手無策。遼東經略王在晉主張守山海關,以衛京師(今北京)。而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則認為:若保關內,必守關外;若保關外,必守寧遠。他的主張,得到前往山海關視察的明朝兵部尚書孫承宗的支援。不久,明廷任用孫承宗取代王在晉。三年九月,孫承宗命袁崇煥與副總兵滿桂領兵萬餘駐防寧遠。袁崇煥抓緊築城,使寧遠成為關外軍事重鎮。五年夏,孫承宗採納袁崇煥的建議,派兵據守錦州、右屯及大淩河堡等地,修繕城廓,使寧遠有了屏障。十月,明廷派閹黨集團的高第取代孫承宗。高第怯弱無能,認為關外必不可守,命令關外各城守軍拆除防禦設施,退入關內。袁崇煥申明利害,堅守不撤,誓與寧遠共存亡。

努爾哈赤乘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於六年正月初,率軍約6萬西渡遼河,直趨寧遠。袁崇煥決定採取堅壁清野之策,組織軍民共同守城。他在將士面前刺血為書,以表守城決心,並派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分守各城門。在城上配置西洋大炮11門,在城內查緝奸細,同時通告鄰近各地,凡見到從寧遠逃跑的將士立即斬首,很快穩定了軍心和民心。二十三日,後金軍包圍寧遠,勸降遭到拒絕。次日,後金軍攻城,寧遠軍民依託堅城,浴血奮戰。袁崇煥負傷,仍堅持指揮戰鬥,發射西洋大炮,給後金軍以重大殺傷。後金軍以盾牌和板車掩護,鑿挖城牆,被守城軍民用火團燒走。在寧遠處於危急時刻,遼東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麒卻擁兵山海關不救。二十五日,後金軍繼續攻城,又遭到守城軍民英勇抗擊。精於騎射的八旗兵,在深溝高壘面前,矢石炮火之下,難以發揮特長,傷亡甚眾,被迫撤軍。努爾哈赤因此役失敗,抑鬱疽發,於八月十一逝世。

此戰,明軍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佔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