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
[拼音]:baihuapai
日本現代文學中一個重要的流派,以文藝刊物《白樺》(創刊於1910年)為中心的作家與美術家所形成。他們主張新理想主義為文藝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稱為新理想派。
20世紀初在日本興盛起來的自然主義文學,已逐漸趨向末流,成為僅僅刻板地描寫瑣碎醜惡的日常生活的文學。大部分由貴族子弟學校學習院出身的一群年輕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對此表示不滿,他們舉起理想主義的旗子,創立獨自的一派。參加這一派的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實篤、有島武郎、有島生馬、志賀直哉、木下利玄、長與善郎等人。
武者小路實篤在《白樺運動》一文中提出:“白樺運動是尊重自然的意志和人類的意志,探索個人應該怎樣生活的運動。”他主張“通過個人或個性發揮人類意志的作用”。這是緊接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思潮之後的新的主觀主義運動。他們的理想無一定的方向,僅以個人與個性的成長作為運動的口號。除了這一根本主張,流派中主要的成員,絕大多數在道德與倫理上保持高度的潔癖,富有人道主義的色彩,因而他們容易被看作一種人道主義者的團體。他們反對文學藝術上的自然主義流派,也自稱為精神的自然主義者。在這一派的作家中,有的站在嚴正的現實主義的立場,有的則具有空想的非現實主義的傾向。在日本大正時期(1912~1926)的資產階級文學中,曾哺育了不少在思想上藝術上處於高峰地位的作家。他們是徹底自由主義的個性尊重者,能夠從各種舊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作品的形式與表現方法上有許多創新。直接受白樺派的影響而成長起來的,有以劇作家倉田百三、詩人千家元麿等為首的一大批知名作家,包括後來成為無產階級作家的江馬修等人。
1904至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資本主義飛躍發展,文化藝術方面接受了歐洲19世紀文藝思潮的影響。屬於白樺派的上層社會青年知識分子,摒棄了自然主義文學對現實生活所作的陰暗的描寫,他們充滿發揮個性的光明與希望。以1914年所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契機,在世界範圍內形成的民主主義思想運動的高潮,強烈地影響了日本。日本知識分子對人類光明的理想與不斷地前進的可能性懷抱希望。白樺派的文學藝術在這種思潮下進入了全盛時期,成為大正時期文學的主流,並給以後的日本文學留下深遠的影響。
由於有島武郎傾向於唯物史觀社會主義思想的主張,與白樺派一般為唯心主義的觀念,逐漸地發生矛盾。這一流派的主持者武者小路實篤從事於組織空想的“新村運動”,遭到失敗。1924年東京大地震導致了《白樺》的停刊。特別是唯物主義思潮的發展,使白樺派的文學藝術思想逐漸衰微。
參考書目
小田切秀雄:《日本現代文學史》,東京,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