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昌

[拼音]:Lisuzu wenxue

傈僳族有48萬餘人(1982),主要聚居在雲南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內,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有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

傈僳族文學主要是口頭文學。每逢節日、婚禮、新房落成、狩獵和收穫等活動,傈僳人都群聚歌唱,往往通霄達旦。即興演唱的抒情短歌和反映生產、生活的長篇敘事詩構成傈僳族民間文學的主體。如《生產調》、《種瓜調》、《蓋房調》、《牧羊調》、《撲蜂調》、《打獵調》、《過年調》、《串親調》、《求婚調》、《結親調》、《逃婚調》、《孤兒悲歌》等。其中有的已整理出版,如《生產調》、《逃婚調》、《重逢調》、《種瓜調》、《打獵調》。這些長詩的特點是反覆歌詠,語言雙關,託物言情。有些敘事長詩如《生產調》等,表面上是講生產程式,實則是隱喻男女青年愛情發展的過程。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傳統。瀘水、碧江、雲龍一帶一年一度的湯泉賽歌會,是歌手們充分施展才能的地方,歌聲數日不絕。傈僳青年喜唱的情歌,有傳統的,也有即興創作,隨編隨唱的;有長篇情歌,也有短小的。傈僳族民歌的曲調很多,較普遍流行的有“木瓜布”、“拜系拜”、“由葉葉”、“木瓜熟”四種。“木瓜布”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在婚聘、節日、集會時詠唱的曲調,內容多系《古歌》、《生產調》、《牧羊調》等;“拜系拜”的內容多為情歌;“由葉葉”曲調深沉,內容多系生離死別的不幸故事。“木瓜熟”多用來吟唱抒情短歌。

傈僳族神話廣泛流傳的作品有《創世紀》、《開天闢地》、《天·地·人的由來》、《我們的祖先》、《獵神》、《山神》等。其中關於民族起源的圖騰神話,數量多,且具有民族特色。

傈僳族的民間傳說故事,著名的作品有《阿普的故事》、《魚姑娘》、《綠斑鳩的故事》、《恆乍繃的傳說》、《木必的故事》、《光加桑的故事》等。這些作品,充滿幻想和神奇色彩。此外,童話、動物故事、寓言故事也很豐富。

傈僳族人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創作的大量新民歌,格調清新,激情洋溢,表現了傈僳族人民對新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