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約公元前390~前338)

[拼音]:Bulüxie'er

[英文]:Gebhard Leberecht Fürst von Blücher von Wahlstatt (1742~1819)

普魯士陸軍元帥,侯爵。1757年在瑞典軍隊服役,參加七年戰爭,被俘。後入普魯士軍隊。一度退役,1787年重返部隊。1790年任騎兵營長。在1793~1794年的對法戰爭中立功,升少將。1805年任軍長。1806年參加奧爾施泰特會戰,戰敗後掩護主力撤退,率軍進行頑強抵抗,退至呂貝克,因彈盡糧絕被迫向法軍投降。曾結識具有新思想的自由派貴族和愛國將領,萌發了改革軍隊的思想。1807~1811年任波美拉尼亞總督,因積極準備反抗法國佔領者而被解職。1813年率軍對法作戰,參加呂岑會戰和包岑會戰;同年8月,任普、俄部隊合編的西里西亞軍團司令,對奪取萊比錫會戰的勝利起了較大作用。在1814年的對法戰爭中力主進攻,雖屢遭挫敗,但為盟軍進入巴黎創造了條件。1815年任普魯士陸軍總司令,率普魯士-薩克森聯軍對法作戰。在6月16日的利尼會戰中被拿破崙一世擊敗,負傷,但在6月18日的滑鐵盧會戰中,仍按約配合英軍統帥A.威靈頓公爵,率部對法軍翼側實施突擊,為最後打敗拿破崙作出了貢獻。布呂歇爾在反抗法軍的民族戰爭中表現勇猛堅定,作戰勇敢,受到同時代人的讚揚。F.恩格斯對他的勇敢精神和戰術才能曾給予高度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