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抗敵書店

[拼音]:Qiongya Zongdui

[英文]:Qiongya Column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長期艱苦奮戰在海南島的一支人民軍隊。

1927年9月,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共廣東省委指示,為貫徹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將瓊王、文昌、澄邁、陵水等縣的農民武裝統一編為瓊崖工農革命軍,馮平任司令員,特委書記楊善集兼任黨代表,共2000餘人,舉行了武裝起義。在作戰中,楊善集犧牲,王文明任特委書記兼工農革命軍黨代表。隨後,工農革命軍分東、西、中三路,向海南島東部、東北部和北部地區進攻。 至1928年春, 相繼攻佔陵水、藤橋、榆林、三亞、定安等城鎮。同年夏,成立陵水蘇維埃政府和瓊崖蘇維埃政府。工農革命軍在國民黨軍優勢兵力的連續進攻下,蘇區大部喪失,馮平犧牲,部隊僅剩100餘人,轉入定安縣母瑞山堅持游擊戰爭。1929年秋,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團組成,樑秉樞任團長。1930年4月,馮白駒為特委書記。8 月紅軍獨立團和一部分游擊隊在定安內洞山組成瓊崖紅軍獨立師,後改稱瓊崖第2獨立師,樑秉樞任師長,楊學哲任政治委員,轄3個團、1人獨立營和1個娘子軍連,共1300多人。到1931年底,獨立師發展到2000餘人。1932年秋,國民黨軍1個旅在空軍配合下,向紅軍進攻。紅軍英勇奮戰數月,部隊被打散。馮白駒等率領紅軍一部在母瑞山堅持了艱苦的鬥爭,最後只剩下20餘人,在馮白駒率領下,於1933年4月轉移到瓊山地區繼續堅持鬥爭。1936年春,成立瓊崖工農紅軍游擊隊,朱運澤任司令員,王伯倫任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瓊崖特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為了團結抗日,與海南島國民黨當局談判達成協議,於1938年12月5日將瓊崖紅軍游擊隊和各地抗日武裝集中於瓊山縣雲龍村,改編為廣東省第14統率區民眾抗日自衛團獨立隊,轄3箇中隊,共約300人,馮白駒任隊長。1939年2月10日,日軍侵入海南島,國民黨軍畏戰退入山區。獨立隊進至海口市襲擊日軍,鼓舞了群眾抗日鬥志。隨後轉入農村,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游擊戰爭,部隊很快發展為3個大隊1000多人,改為瓊崖獨立總隊,馮白駒任總隊長。 此後,總隊在瓊山、 文昌地區先後取得了襲擊、伏擊羅板鋪、永興市和文昌縣城等地日軍戰鬥的勝利,並建立了抗日根據地。11月,總隊第3大隊會同地方武裝圍困和襲擾那大鎮日偽軍,殲滅偽軍1箇中隊,迫使日軍撤出那大。是年冬,總隊與中共中央和中共廣東省委建立了電臺聯絡。1940年2月,總隊為堅持長期抗戰開進澄邁縣美合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數月後,中共中央先後派莊田、李振亞等人到總隊,莊任副總隊長,李任參謀長。爾後,擴編為兩個支隊和兩個大隊共2000餘人,馮白駒任總隊長兼政治委員。12月15日,海南島國民黨頑固派調集部隊3000多人突然襲擊美合抗日根據地,總隊奮起自衛反擊,堅持月餘,主動撤出美合。1941年2月,總隊轉移至瓊山、文昌地區。6月後,擊退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多次進攻。在戰鬥中總隊電臺遭損壞,與中共中央和中共廣東省委中斷聯絡。1942年5月,日軍以5個警備隊和數千偽軍,對瓊文地區進行“蠶食”、“掃蕩”;12月又以兩個警備隊和數百偽軍,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再次對瓊文地區進行“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總隊採取以部分兵力堅持內線作戰,主力轉移到外線作戰的方針,到1943年底挫敗了日偽軍在各地區的“蠶食”和“掃蕩”。同年下半年,總隊部轉移至澄邁縣綠現山。1944年春,總隊改稱廣東省瓊崖人民抗日遊擊隊獨立縱隊。是年冬,縱隊部及部分部隊進至白沙縣阜龍。1945年夏,組建挺進支隊,支援白沙黎族人民起義,開闢了五指山抗日根據地。8月23日,縱隊從繳獲檔案中得知日本已投降,即組織反攻,解放了儋縣縣城和一部分墟鎮。在抗日戰爭中,縱隊殲滅日偽軍5800餘名,繳獲轉重機槍50多挺、長短槍2200餘支,解放了全島1/2的地區,部隊發展到5個支隊7000多人,成為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的主力之一。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積極策劃內戰,1945年10月調第46軍到海南島。次年2月,第46軍集中主力並糾集保安團隊和地主武裝共 3萬多人對五指山進行“清剿”。此時,縱隊改稱廣東省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為了儲存力量,部隊撤出白沙,靈活運用游擊戰術與敵周旋,積極尋機反擊,經數月作戰,取得了反“清剿”的勝利。9~11月,國民黨46軍撤出海南島後又派 5個保安總隊繼續“清剿”,也被瓊崖獨立縱隊擊退。此時,瓊崖獨立縱隊與中共中央恢復了電臺聯絡,並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重新開闢根據地,堅持長期鬥爭的指示,於1947年初,獨立縱隊領導機關及主力一部轉至海南島南部,相繼解放保亭、樂東縣,建立了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為了適應新的鬥爭形勢,同年10月,獨立縱隊召開全軍代表大會,總結過去鬥爭的經驗教訓,研究了瓊崖縱隊的建設和以後的鬥爭方針。大會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將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馮白駒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振亞、吳克之任副司令員,黃康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馬白山任參謀長。 下轄第1、第3、第5總隊和一個獨立支隊,總兵力8000餘人。隨即開展整風運動,進行軍政訓練,增強了戰鬥力,為爾後開創新的鬥爭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礎,瓊崖縱隊為了加速海南島的解放,於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集中主力向國民黨軍發動了秋、春、夏季攻勢,殲滅4900餘人,繳獲迫擊炮9門、轉重機槍130多挺、長短槍2400餘支,解放了昌江、感恩縣城和石碌鐵礦,瓊崖縱隊發展到1.5萬人。1949年秋,國民黨軍一部先後從大陸退據海南島,瓊崖縱隊遂轉入保衛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的反“清剿”鬥爭。12月,瓊崖縱隊遵照中共中央關於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解放海南島的指示,在動員島上軍民迎接主力部隊渡海登陸的同時,還派出部分幹部,帶領一批船工和船隻,到達雷州半島,積極配合渡海登陸兵團作好準備。1950年3~4月初,縱隊以5個團先後4次成功地接應第15兵團兩個加強營和兩個加強團偷渡登陸,為主力部隊大規模渡海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4月16日,兵團主力實施強渡登陸作戰,瓊崖縱隊以全部10個團分別擔任接應和配合任務。17日,兵團主力登陸成功後,瓊崖縱隊即配合主力進行瓊北地區的圍殲戰和追殲逃跑的國民黨軍,至5月1日全島解放。此後,瓊崖縱隊又擔負剿匪和保衛海防的任務。1950年7月,根據中南軍區命令,瓊崖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

瓊崖縱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靠海南島各族人民,艱苦奮戰23年,革命紅旗始終不倒,最後配合野戰軍取得了解放全島的偉大勝利,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