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補貼政策

[拼音]:Wuchang Qiyi Junzhengfu jiuzhi

[英文]:Site of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of the Wuchang Uprising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後湖北革命黨人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湖北軍政府)舊址。又稱紅樓。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廠。原是清代湖北省諮議局局址,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次日,革命黨人和起義士兵雲集湖北省諮議局,宣佈成立以黎元洪為都督的湖北軍政府,宣告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前的近3個月內,湖北軍政府頒佈和實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和措施,組織和領導了抗擊清軍的陽夏保衛戰,並一度代行中央政府職能。舊址主樓穹窿頂望樓於1911年12月1日被清軍炮彈擊毀,主樓後議員公所在抗日戰爭初期被日軍飛機炸燬。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址背依蛇山,南面為廣場。廣場中央立1931年鑄造的孫中山銅像,南端有黎元洪拜黃興為將的“拜將臺”紀念碑。整個院落佔地 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

主樓為紅色磚木結構二層樓房,面闊73米,進深42米。花崗石砌臺基,紅磚砌牆,廊前列柱起券,簷下飾飛頭,簷上壓以女兒牆。外牆磚砌,間飾附加假柱、柱頭和垂花、垂禾、束蓮等圖案。紅瓦覆頂,屋頂正中矗立“圭”字形(原為穹窿頂式)望樓。樓平面呈山字形,其後方正中為會堂,前方及兩翼為門廳和辦公室,門前有突出的門廊及回車道。會堂呈方形,講演臺坐北向南,臺下設96座,置皮軟椅和弧形長條臺,由前向後逐排升高,排列成扇面形狀。講臺對面及兩廂設有樓座,置木製長椅。

1963年,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舊址進行了勘察測繪,建立了資料檔案。1965年,確定了舊址的保護範圍,成立了舊址保護小組,並與使用單位簽訂了舊址使用保管合同。198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設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1983~1988年國家 3次撥款對舊址進行了全面維修。復原的軍政府大門、會堂、孫中山會見湖北軍政各界人員處、黃興召開軍事會議室、黎元洪住房和會客室等處,已按原狀陳設。

參考文章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概述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