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農民戰爭

[拼音]:Song Yu

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關於宋玉的生平,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記述極為簡略。《韓詩外傳》有“宋玉因其友而見楚相”之言。劉向《新序》則作“宋玉因其友以見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見察”,同時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問於宋玉”的話。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則說他是屈原的弟子。晉代習鑿齒《襄陽耆舊傳》又說:“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塚,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總之,關於宋玉的生平,眾說紛紜,至難分曉。大體上說,宋玉當生在屈原之後,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頗不得志。

宋玉的作品,最早據《漢書·藝文志》載,有16篇。現今相傳為他所作的,《九辯》、《招魂》兩篇,見於王逸《楚辭章句》;《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 5篇,見於蕭統《文選》;《笛賦》、《大言賦》、《小言賦》、《諷賦》、《釣賦》、《舞賦》 6篇,見於章樵《古文苑》;《高唐對》、《微詠賦》、《郢中對》 3篇,見於明代劉節《廣文選》。但這些作品,真偽相雜,可信而無異議的只有《九辯》一篇。《招魂》頗多爭議,一般認為是屈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風賦》等篇,也有人認為不是宋玉所作,不過它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

《九辯》是一首長篇抒情詩,借悲秋來抒寫“貧士失職”的“不平”,並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現實的黑暗。詩人的感情是真摯的,但不象屈原那樣激烈和執著,情調相對有些低沉。詩中悲秋感懷的主題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對後代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漢武帝《秋風辭》以下,如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夏侯湛的《秋可哀》、《秋夕哀》,江遒的《詠秋》,湛方生的《秋夜詩》,何瑾的《悲秋夜》等,都與《九辯》一脈相承。此後繼踵而作者,也代不乏人。

《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等篇,以豐富的想象和鋪陳的手法來描繪女性的神情與體貌,在文學史上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這類作品可能淵源於《離騷》中上天求女的傳統,但多佚蕩的情思而少諷諭的意味。漢以後如漢武帝的《李夫人賦》、司馬相如的《美人賦》、曹植的《洛神賦》、謝靈運的《江妃賦》等,均由此發端;至南朝梁、陳間,更演化為宮體、豔情詩的末流。《風賦》一篇,以“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作對比,寫統治者與百姓之間的生活差別,雖屬遊戲娛樂文章,但多少帶有一些諷諫意味,在寫法上對後代作家也有一定的啟發性。

宋玉的成就雖然難與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於細膩工緻,抒情與寫景結合得自然貼切,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後人多以屈宋並稱,可見宋玉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參考文章

帶“宋玉”的五言詩句文學帶“宋玉”的七言詩句文學宋玉名言名句大全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