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林文化

[拼音]:Yisuokeladi

[英文]:Isocrates (公元前436~公元前338)

雅典演說家、修辭學家。幼時家庭富有,曾在高爾吉亞斯門下學習修辭術。他接受了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和智者派傳授的新知識。公元前391年左右,他開始在雅典講授政治學、歷史、文學、修辭學。他強調道德訓練,要求門弟子行為正直。他傳下21篇演說辭。 公元前380年,他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發表《泛希臘集會辭》,提議討伐波斯,敦促雅典與斯巴達和睦相處。他認為波斯人必敗,討伐波斯可以緩和希臘的內部矛盾,克服經濟困難。公元前368年,他勸西西里敘拉古的僭主狄奧尼西奧斯一世攻打波斯。公元前346年,他又勸馬其頓王腓力聯合希臘各城邦攻打波斯。公元前338年,希臘聯軍被腓力擊潰。同年秋天,伊索克拉底去世。

伊索克拉底認為政治演說應當首先重視實際政治問題,題材必須重大,思想必須崇高。他反對當時智者派不重視真理,弄虛作假。他把語言看作性格的表現,高尚品德的反映。他認為散文應當有節奏,主張採用常用詞,但也強調隱喻詞的重要性。他重視字音的和諧,認為應避免兩詞之間的母音碰到一起,避免不好讀的字音。他首先採用環形句,不贊成用連繫詞連線起來的串連句。他喜歡採用等長對稱的子句。他的散文風格流暢,文字精緻,音調和諧,但有時過於整齊,顯得單調。亞里士多德把《泛希臘集會辭》當作希臘語的標準散文。伊索克拉底的風格被羅馬作家西塞羅繼承下來,成為後世歐洲散文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