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

[拼音]:suixiangqu

[英文]:capriccio

16~17世紀的隨想曲是一種形式自由的賦格式的幻想曲,有時以特定主題為基礎,如G.弗雷斯科巴爾迪的《基於杜鵑啼聲的隨想曲》和《基於六個唱名的隨想曲》。J.S.巴赫的《離別隨想曲》則是標題性的哈普西科德套曲,其中包含賦格樂章。19世紀的隨想曲是一種即興性的器樂曲,如F.門德爾鬆和J.勃拉姆斯作品中的隨想曲。有些隨想曲則是由一系列特定主題組合而成的幻想曲,如П.И.柴科夫斯基的《義大利隨想曲》和 C.聖-桑斯的《〈阿爾採斯特〉芭蕾音樂隨想曲》。N.帕格尼尼的小提琴《24首隨想曲》則具有練習曲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