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紀念館

[拼音]:Fu Shan

中國明末清初書法家、學者、醫學家。字青竹,後改字青主,號真山、石道人、鬆僑老人等,陽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通經史。明亡後,著硃色衣,居土穴中,自號朱衣道人。後隱居陽曲附近山中,苦攻醫學,研習金石書畫。康熙十七年(1678),被強徵博學鴻詞科,授中書舍人,堅辭不就。他能畫山水,風格古拙奇特;善書法,工篆、隸、楷、行、草諸體,尤精於草書。著有《霜紅龕集》。

傅山約20歲開始學習晉、唐書法,總學不像,於是改學趙孟頫、董其昌,愛其圓轉流麗,稍臨便能亂真,從此悟出作字先學作人的道理。後復學顏真卿,並上溯魏、晉、秦、漢,並提出著名的“四寧四毋”主張,即“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表明了他的書法美學觀點,同時也是當時時局動盪和他作為明代遺民思想情緒的反映。

傅山的楷書,筆法緩穩沉著,筆筆到家;結字從容不迫,寬博而不疏散;體勢趨圓、趨轉,融有篆籀遺法。代表作有《逍遙遊》、《集古梅花詩》等。

他的行草書縱逸跌宕,生動自然,最能表現出巨集逸、渾脫的藝術風格(見彩圖)。他的篆隸書,筆法淳古,多見於他古文字研究的批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