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革命紀念館
[拼音]:Chen Baichen
中國電影劇作家、戲劇家。原名陳徵鴻。1908年3月生於江蘇省淮陰一個商人家庭。從小喜愛文學,在念初中時就顯露出寫作才華,處女作短篇小說《另一世界》為當時徵文得獎作品之一。1928年,進田漢創辦的南國藝術學院學習,並開始文學創作。“九一八”事變後,參加反帝大同盟,積極從事抗日宣傳活動,次年在淮陰被捕,在獄中堅持創作短篇小說和獨幕劇。1935年出獄後,陸續發表中短篇小說和舞臺劇本,並積極參加抗日救國的戲劇活動。這時期他的作品開始接觸時弊,主題大多是鼓舞人民起來抗日鬥爭。抗戰期間,他除參加戲劇活動外,還在重慶國立劇專任教併兼中國萬歲劇團特約編導委員等職。在此期間,創作了《魔窟》等一系列舞臺劇本。抗日戰爭勝利後,擔任上海崑崙影業公司編導室主任,開始從事電影劇本創作,作品有《天官賜福》、《幸福狂想曲》、《烏鴉與麻雀》等。《幸福狂想曲》和《烏鴉與麻雀》拍成影片。《幸福狂想曲》是作者以喜劇形式處理悲劇內容的一次成功嘗試。《烏鴉與麻雀》(見彩圖)是他諷刺劇風格和特色體現得最完整的一個劇本。他以對社會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嫻熟的寫作技巧,揭示了反動統治者的垂死掙扎及其即將崩潰的結局。影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得一等獎,陳白塵獲金質獎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白塵先後擔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副主編等職。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他與賈霽合作寫了電影文學劇本《宋景詩》。1961年,由他執筆、集體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魯迅傳》(上集)發表。
“文化大革命”後,於1977年創作了歷史劇《大風歌》;次年,改寫成電影文學劇本。1980年,將魯迅的代表作《阿Q正傳》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攝成影片,獲得好評。
陳白塵曾任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