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

[拼音]:Weinisi Huapai

[英文]:Venice School

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流派。自12世紀以來,威尼斯即是北意最大商業城市和國際貿易中心,政治上亦獲得獨立地位。但威尼斯的文藝復興文化發展居於佛羅倫薩之後。從15世紀後期起,威尼斯畫派才逐漸形成,它的繁榮時期是16世紀。威尼斯畫派較早就採用了從尼德蘭傳來的油畫技法,在運用色彩方面勝過佛羅倫薩畫派,形成自己的風格,對歐洲17~18世紀繪畫有深遠影響。

1405年後,威尼斯統治了北意文化名城帕多瓦,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文化遂經帕多瓦而傳入威尼斯。15世紀中期,佛羅倫薩畫家F.F.利皮、P.烏切洛和A.del卡斯塔尼奧皆一度在帕多瓦工作。1443~1453年,雕刻大師多納太羅在此居留,完成了他的最大傑作《加塔梅拉塔騎馬像》,對當地新美術的發展影響巨大。帕多瓦產生了北意第 1位文藝復興畫家A.曼泰尼亞。他和威尼斯畫派的開創者貝利尼家族關係密切,並且成為J.貝利尼之婿,促進了威尼斯畫派吸取先進成果而迅速成長。威尼斯畫派的真正奠基者是J.貝利尼的幼子G.貝利尼。他在接受曼泰尼亞影響鑽研古典風格的基礎上,又從南意畫家安東內洛·達梅西納學油畫技法,用色精妙,遂使威尼斯畫派自成一體,與佛羅倫薩畫派分庭抗禮。

安東內洛·達梅西納原在那不勒斯城學藝,此城與尼德蘭關係密切,有尼德蘭畫家在此工作,因此使他得以掌握首先由尼德蘭畫派發明的油畫技法。他的畫風堅實,狀物象形皆稱精到,尤善用光色,作品神采飛揚,引人注目,因此當他於1475年到威尼斯工作後,對G.貝利尼產生了很大影響。

到16世紀初,G.貝利尼的長期藝術實踐不僅產生了一系列有威尼斯特色的佳作,而且培養了一代新人,使威尼斯畫派呈現群星燦爛的繁榮局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喬爾喬涅和提香。喬爾喬涅善畫風景,作品詩意盎然,風度雋永;提香則把威尼斯畫派運用色彩的特點發揮極致,畫幅絢麗,人物健美,在西方藝術中樹立了新典範。與他們同為貝利尼得意門生的,還有塞巴斯蒂亞諾·德爾皮翁博。他的圖畫豔美多姿,晚年工作於羅馬,傳播了威尼斯畫派的藝術。此外,與他們同時的還有V.卡爾帕喬。他是G.貝利尼之兄的學生,發揚了乃師精於描繪盛大場面的特點,以高度寫實的技巧表現了威尼斯生活風習,很受市民歡迎。

16世紀後期,佛羅倫薩和義大利其他地區的文藝復興美術漸趨沉寂,威尼斯畫派卻繼續保持繁榮,產生了丁託列託和P.韋羅內塞兩位大師。丁託列託有意綜合提香和米開朗琪羅的藝術,構圖巨集偉而色彩絢麗;韋羅內塞則在寫真傳神的同時注重裝飾效果,以豪華場面和富麗服飾取勝。這時威尼斯畫派能夠盛而不衰,和這個城市在政治上仍保持獨立有關,而威尼斯畫派的鮮豔色彩和樂天情趣也受到西歐各國公眾的喜愛,在17~18世紀的西方藝術中始終最受歡迎。它的偏重色彩和注意感覺效果的特點也對日後一切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藝術家有巨大的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