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前186)
[拼音]:Guan Yao
[英文]:Offcial Kiln
中國宋代由官方經營、所燒瓷器專供宮廷使用的青瓷窯。其窯有 2處:
(1)北宋政和(1111~1118)至宣和(1119~1125)年間設在京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窯址迄今尚未發現。
(2)靖康之變後,南宋政權依北宋舊制在都城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設窯,繼續燒造,其窯在杭州的鳳凰山、烏龜山一帶,出土瓷片與文獻記載頗多吻合。官窯青瓷的釉色以粉青為上,其色調淡雅含蓄,紫口鐵足,並有蟹爪紋開片。因其胎體中含鐵成分過多,故瓷胎均為稍帶褐色或紫色的黑胎器物。而紫口鐵足的形成,則是利用釉的流動,使口邊只掛有極稀薄的一層釉,薄釉在口部透出紫色的胎骨,足部也因無釉而呈現鐵色。紫口鐵足與罩在瓷器表面上的青釉相映,色彩上形成對比的效果,既破除了青釉一色的單調感,又賦予器物以莊重的情趣,從而使官窯器物愈發顯示出青瓷的韻澤。官窯瓷器一般很少施加紋飾,僅瓶類器物在頸、腹等部位有數道間距不等的弦紋,而整個器體則大面積素樸無飾,具有一種單純、明朗的感覺。
官窯器物大都是一些仿古的禮器,造型簡潔雅緻,乾淨利落,加之周身裂紋(即開片)和紫口鐵足,使器物倍增古樸典雅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