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錄音
[拼音]:Natufu wenhua
[英文]:Natufian Calture
西亞中石器時代文化。年代約在公元前1萬~前8000年左右。主要分佈於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等地。1928年,英國女考古學家D.A.E.加羅德最早發現於巴勒斯坦的納吐夫,故名。其經濟的基礎是採集和漁獵,並向著農耕的方向發展。後續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初期的原始塔洪文化,但起源目前還不清楚。
納吐夫文化可分為早、中、晚 3期。早期遺存最為豐富。遺址有洞穴和野營兩類,前者如卡爾邁勒山中的沃德遺址和凱巴拉遺址,後者如約旦河谷胡倫湖畔的艾因邁拉哈遺址。工具以細石器為主,多為半月形細石器,還有鐮刀、石臼、石杵、石磨盤,這些工具可能是用來採集和加工野生大小麥的。骨器有收割刀、針、錐、刮刀和魚鉤等。遺址中見有許多野生動物的骨骼,其中如山羊、羚羊、野牛、兔及鳥類等,當為人們狩獵的物件。從獸骨集中為少數種類看,當時可能已有了畜牧的萌芽。雖然人們在這時已進入長期定居的階段,但住處簡陋,多為圓形茅棚,實際上只不過是不牢固的掩蔽所而已。墓葬在居地之內,有單人葬、集體葬和集體二次葬。墓的表面常用碎石或大石覆蓋。死者身上有時撒有紅色赭石粉末。發現有不少雕刻品,凱巴拉遺址出土的骨制鐮柄上雕刻有動物頭像,烏姆祖韋提奈出土的無頭羚羊雕像以及艾因塞赫裡出土的愛神像都是十分生動的作品。遺址中發現有地中海角貝和紅海貝殼,說明當時已有交換。納吐夫文化中期的遺址較少,持續時間也不長,最值得注意的是家犬的出現。晚期遺址以死海西面的希阿姆遺址Ⅰ、Ⅱ為代表,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石鏃和石錐的數量很多,其他細石器減少。
▸ 委託錄音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