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特羅亞尼,M.

[拼音]:buyizu

[英文]:Bouyei nationality

中國的少數民族。(見彩圖)史籍稱其先民為“牂牁僚”、“西南蕃”、“仲家”、“夷家”等。自稱“布依”或“布越”;部分人自稱“布儂”、“布曼”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人民共同的自稱,統一用“布依”作為民族名稱。聚居於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順地區和貴陽市,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遵義地區、畢節地區、六盤水特區及雲南的羅平、四川的寧南、會理等地也有分佈。人口為2120469人(1982)。使用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與壯語有密切的親屬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無文字,用漢文;建國以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

族源及歷史發展

布依族的先民,包括在古代泛稱為僚的族群之中。一說是由“百越”(見越)的一支發展而成;一說是由“百濮”(見濮)的一支發展而成;一說戰國晚期到西漢的“夜郎”國與今日的布依族有淵源關係,因為夜郎雖轄地遼闊,但其中心地帶在今盤江(古稱豚水)流域,而盤江流域歷來是布依族的聚居區。

布依族地區出土的兩漢時期文物,如青銅犁、鋤和鐵製鋤、鍤、鏟等適用於稻田耕作的農具及稻田模型,與《史記》所記夜郎之民“椎髻、耕田、有邑聚”的情形互相印證,說明布依族是一個古老的種植水稻的農業民族。漢王朝對古夜郎的開拓和封建郡縣制度的確立,歷魏、晉、南北朝,大姓勢力日益強大,階級分化日益加深,封建領主經濟逐步形成。唐代在布依族地區推行“羈縻制度”,教民屯田、耕織和興學校,發展了領主經濟。唐武德三年(620),以當地大領主謝龍羽為牂州刺史;貞觀三年(629),以謝疆為南壽州(後更名莊州)刺史;貞觀二十一年(647),以西趙首領趙磨為明州刺史。他們都世襲領地及其屬民。唐末五代時期,莫氏雄於南寧州(今惠水縣),張氏雄於牂牁地(今甕安、福泉、餘慶等地),尹氏起於都雲。北宋初年,龍方、張石、羅氏起於南寧州,取代莫氏而有其地。宋朝分別授予刺史、司階、司戈、 將軍等職銜。後增程、韋和盧氏, 史稱“西南八蕃”。宋代還有與布依族先民關係密切的羅殿國(轄地在今羅甸、貞豐、紫雲、晴隆、普安一帶)和自杞國(今興義、安龍一帶),因系南宋王朝購買大理國馬的重要通道,商業很興盛。元代在布依族地區建立了土司制度,設定了順元路安撫司(今貴陽)、羅甸宣慰司(包括安順地區)、於矢部萬戶所(今黔西南自治州)、都勻軍民府(含黔南自治州部分)和泗城軍民府等。布依簇地區的土司制度更趨於完備。

明朝和清朝初期,土司制度更加完備,土司和土官佔有領地內全部田土,將屬民世世代代束縛在領地上(但不能任意殺戮和買賣屬民)。土官對屬民實行以勞役地租為主的剝削,同時進行殘酷的超經濟剝削,其名目達十餘種之多。與此同時,明廷還在布依族地區推行“衛所屯田制度”,置營田使,經管“軍屯”和“民屯”,後來,這些地區首先轉化為封建地主經濟。從明末到清初,隨著布依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土司境內的屬民也日益發生兩極分化,人口大量增加,開始出現了租佃和買賣田土的現象。土司和土官不得不承認領地內這種已經存在的田土買賣和租佃的合法性,並同意和褒獎開荒墾殖(新墾殖的田土也可買賣),以維持屬民的生計。隨著田土買賣的發展,有的土目、頭人也日益貧困,將私田和糧田轉售於漢人,如普安縣有的漢族地方竟典買土司全莊。布依族地區部分富裕的土官、把事及少數佔有較多田地的屬民,還有漢族地主和高利貸者形成了新的地主階級,實物地租也逐步取代了勞役地租。雍正五年(1727),清王朝採取的大規模“改土歸流”的政策,客觀上確立和發展了布依族地區的封建地主經濟,加速了領主經濟的崩潰,土司制度也隨之消亡。但隨著地主經濟的發展,田土日益集中,地租剝削越來越加重,迫使布依族農民不得不起來反抗。

反帝反封建鬥爭

清嘉慶二年(1797)夏曆正月初,布依族人民為了反抗官府重重剝削及強徵農民去鎮壓苗民起義,而爆發了大規模的南籠府布依族農民起義,堅持近一年之久,勢力廣達數百里。這次農民起義的領袖是布依族婦女王阿崇(1778~1797,號囊仙)和韋朝元(1768~1797,號光仙,人稱“七綹須”)。同年八月,清廷連派重兵鎮壓,起義軍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王、韋等被俘,就義於北京。起義軍的壯烈事蹟,迄今仍在布依族地區流傳。

1840年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勢力侵入,布依族地區自然經濟逐步解體,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化。在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鹹(豐)同(治)間,貴州各族農民掀起了武裝起義。1854年獨山州布依族農民領袖楊元保首先揭竿而起,攻抵獨山州南門,揭開了貴州各族農民起義的序幕;1855年鎮寧扁擔山爆發了曾煜華等領導的布依族起義和上江(今三都水族自治縣境)布依族羅光明領導的有布依、水、漢等族人民參加的農民起義;1861年歸化(今紫雲縣)布依族、苗族農民在入黔太平軍曾廣依部影響下起義。此外,廣大布依族農民還和苗、漢、侗、水等族人民一起參加了苗族農民領袖張秀眉、陶新春、巖大五等分別領導的農民革命軍。所有這些農民起義都打擊、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清王朝在貴州的統治勢力。這些起義由於與全國各地農民革命力量互相聲援,成為近代農民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鴉片戰爭以後,布依族地區還數次掀起反抗帝國主義傳教士進行文化侵略的鬥爭,充分表現了當地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從辛亥革命(1911)到1935年,布依族人民慘遭滇黔軍閥蹂躪。1935年以後,國民黨政府對布依族地區實行反動經治。布依族人民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榨下瀕於絕境,缺衣少食,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悲慘生活。為了求得生存和解放,布依族人民和漢、苗等族人民一起掀起了多次反苛政的武裝暴動。

布依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只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才最終取得勝利。1930年廣西紅七軍兩度進入貴州,宣傳革命和開展反封建鬥爭;1932年廣西右江黨委派部分幹部到黔南進行革命活動;1935年紅軍長征經黔南和黔西南時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種。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後,中共桂西黨委在黔南建立了中共黔桂邊特別支部,同時組織了抗日救國會和抗日民主聯軍,準備一旦日寇侵入貴州,即進行殊死抵抗。然而這支抗日隊伍卻於1940年被國民黨鎮壓下去。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共滇桂黔邊區縱隊的領導下,鎮寧、關嶺、安龍、興仁、興義等地布依族青年組成了六馬游擊隊(後改編為羅盤遊擊區第七支隊)和興義遊擊團,配合解放大軍進入雲貴高原,迎來了布依族地區的解放。

文化和風俗習慣

布依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有民歌、故事、神話、寓言、諺語、歇後語和謎語等。以民歌最具特色,種類有古歌、敘事歌、情歌、酒歌和勞動歌等;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和重唱;曲調有“大調”、“小調”之分。每逢婚喪和節日,歌聲晝夜不停。戲曲以地戲和花燈著稱,情節生動、優美。常見的舞蹈有織布舞、獅子舞等,動作協調,矯健輕捷。樂器有嗩吶、月琴、姊妹簫、鑼、銅鼓等。銅鼓是歷來受珍視的傳統樂器,遇隆重節慶方能敲擊,在喪葬和祭祀中須由鬼師敲擊。(見彩圖)工藝美術以蠟染素負盛名,色調純樸,圖案美觀。編織品如荔波竹蓆和平塘斗笠,也馳譽四方。

布依族聚居區山川秀麗。貴陽市郊花溪天然如畫,被譽為“貴州高原的明珠”。鎮寧黃果樹瀑布聲如奔雷,聞名世界。(見彩圖)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於河谷平壩上。富有地區特點的“幹欄”樓房,上層住人,下層圈性畜和存放柴草。服飾特色是潔淨淡雅和莊重大方。(見彩圖)男子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都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繡花圍腰,也有著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蠟染百褶長裙的。節日裡還佩戴各種銀質首飾。

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近親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國前締婚須門當戶對,重彩禮。父母包辦的早婚稱“揹帶親”。某些山區的布依族青年舉行婚禮後,新娘即回孃家居住,稱為“坐家”。“坐家”後方可長住夫家。葬式在近代實行棺葬,須請巫師開路,有砍牛辦齋超度死者的,謂之“打戛”。

節日除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外,還有“四月八”、“六月六”。“四月八”又稱“牛王節”,須蒸糯米祭祖和給牛吃,並讓牛休耕一天。“六月六”是布依族的隆重節日,僅次於春節,布依語稱“更將”。人們賦予它各種神話傳說,有的地區相傳為紀念布依族起義領袖的節日。布依族群眾信鬼神和“雞卜”,崇拜祖先。近百年來,也有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建國後的變化

1949年底到1951年3月,布依族地區相繼獲得解放。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社會改革,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除掉了產生民族壓迫和封建剝削的根源。隨之又完成了城鎮工商業和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按照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布依族地區實現了民族區域自治。1956年8月成立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成立了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1963年9月成立了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66年2月成立了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1982年2月成立了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充分體現了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的權利。布依族幹部善於聯絡群眾,在“四化”建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今日布依族地區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布依族地區幾乎沒有什麼工業,建國以來,陸續興辦了鋼鐵、煤炭、電力、機器製造、化工、紡織、建材、橡膠製品、塑料製品、皮革、食糖、釀酒、食品加工、捲菸、造紙、印刷、電子等工業,工業總產值迅速上升,少數民族工人發展到數萬。富有民族特點的布依族蠟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建國後建立了安順市蠟染廠,產品暢銷國內外,受到日本、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各國的讚賞。農業產量每年遞增,水利設施、水電站的建設和農業機械在迅速發展。特別是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糧食產量大增,農林牧副漁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縣區鄉之間有公路連線,黔桂、滇黔、川黔、湘黔鐵路幹線通過布依族地區,貴陽市還有四通八達的航空線,改變了布依族地區交通閉塞的落後面貌。文教衛生事業的發展也很快,小學基本普及,縣和部分割槽有了中學,還辦起了中專、技工學校、師範學校和師範專科學校。建國前瘧疾發病率高達57%,現已降到0.3%。

參考文章

花溪區東南部黔陶布依族苗族鄉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湖潮苗族布依族鄉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ZhenningBouyeizuMiaozuZizhixian)中國地理貴州安順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Guanling Bouyeizu Miaozu Zizhixian)的由來中國地理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Zhenning Bouyeizu Miaozu Zizhixian)的由來中國地理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貴州省 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Ziyun Miaozu Bouyeizu Zizhlxian)的由來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