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宣傳

[拼音]:Hengtingdun

[英文]:Ellsworth Huntington (1876~1947)

美國文化地理學家和地理勘探家,地理環境決定論代表人物之一。1876年9月16日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1947年10月17日卒於康涅狄格州。早年就讀於伯洛伊特學院、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曾受教於美國地理學家W.M.戴維斯門下。1897~1901年任土耳其幼發拉底大學講師,期間對土耳其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峽谷進行了考察。1903~1906年在印度、中國內地和西藏,以及俄國西伯利亞地區考察後,轉向氣候學研究。1907~1917年,在耶魯大學執教並參與地理學研究。1909年率領耶魯大學考察隊考察了敘利亞沙漠、巴勒斯坦及小亞細亞地區。1910~1913年,對美國、墨西哥和中美洲的氣候進行了調查研究。主要著作有:《亞洲的脈搏》(1907)、《文明與氣候》(1924)、《種族的特徵》(1924)、《動態地理學》(1932)、《經濟地理學》(1940)、《文明的主要動力》(1945)等。亨廷頓主要研究氣候、地形等地理環境與歷史變遷、人類活動以及文明分佈的關係,強調氣候對人類文明形成與發展的作用。他關於中亞地區人類群體的衰退和解體,是這片大陸歷史上的地理因素所造成的,以及歐洲地區的氣候最適合於人類活動等觀點,引起了廣泛的爭論。在《亞洲的脈搏》一書中,他強調指出,乾旱造成了莫臥兒人、滿洲人和蒙古人的遷徙。在《文明與氣候》中,他提出了從亞洲河谷地區到歐洲涼爽地區,人類文明最基本的變化來自人類對氣候的適應的見解,闡發了地理環境和氣候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決定作用的觀點。在《文明的主要動力》中,他論證了太陽執行和人類生理、心理有一種內在聯絡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