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

[拼音]:yuqi jianding

[英文]:Appraisal of Jade Objects

對古代玉器的斷代、分期、質地、用途、真偽和價值等進行判斷和辨別。中國古代玉器是指古代以硬玉、軟玉及其他用於工藝美術雕刻的一些以礦物、岩石為原料加工製作的器物。中國的玉器製作工藝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現存時間最早的玉器發現於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第四層,距今已有約7000年的歷史。商周時期玉器製作工藝已經十分發達,僅商代婦好墓中一次出土玉器就多達 750餘件。宋元以來對古玉的鑑別已經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併產生了一些研究古玉的專著,如宋呂大臨的《考古圖》就收錄有古玉14件,元朱德潤的《古玉圖》共收玉器40件。明曹昭的《格古要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物鑑定專著,其中的《珍奇篇》就已論述了玉器的鑑定方法。清末吳大澂的《古玉圖考》更是一部學術性較強的古玉研究專著。近代考古學產生後,考古學家以科學發掘品為主,對古代玉器重新進行了研究。如李濟對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玉器的研究文章,郭寶鈞的《古玉新詮》,夏鼐有關商代和漢代玉器用料、分期等問題的論著等。這些資料和論著對我們進行玉器的鑑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合歷代經驗,古代玉器鑑定的手段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憑藉眼力、經驗以及文獻資料來斷定的傳統方式;一種是根據科學儀器,通過化驗、檢測、分析等手段進行斷定的方式。為了避免損害文物,一般不輕易採取切片化驗的方法,因此傳統的鑑定方法更為普遍使用。傳統的鑑定方法主要依據玉器的質地、類別、器形、紋飾、文字、雕刻技藝等方面來綜合判斷該器物的製作年代、用途、價值和真偽。

質地鑑定

玉的涵義差別很大。古代玉器所用質料除硬玉、軟玉外,還包括其他一些礦物和岩石,如岫巖玉、南陽玉、青田石、綠松石、瑪瑙、水晶等。這些玉石的成分各不相同,質量不一,歷代用量多少差異很大。軟玉是中國古代玉器的主要原料,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和墨玉等品種。軟玉的產地以中國境內新疆和闐為最有名,同時還有陝西產的“藍田玉”等。硬玉則專指翡翠,屬輝石類,主要產地在緬甸境內,輸入中國時間較晚,直至清初才有發現。它不是中國古代玉器的主要原料。岫巖玉屬蛇紋石族,產於遼寧省岫巖縣,硬度較軟玉低,質也較差,但用量相當大。商代婦好墓中少量玉器及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等均由岫巖玉製成。南陽玉產於河南省,硬度較高,介於硬玉和軟玉之間,也是古代玉器的重要原料。綠松石在新石器時期就與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在甘肅永靖齊家文化遺址和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中都有發現。這些不同質地的玉石雕刻器物,優劣不一。判定優劣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根據玉器的品質、潔淨度、顏色等進行質料分析,玉質的判定則需要藉助於科學儀器。

器物型別鑑定

中國古代玉器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裝飾品類、工具類、兵器類、用具類、禮器類、像生類、葬器類、陳設品類、文房用具類、佩飾類等。每一類中包括許多不同器物,如裝飾品類中有玉管、玉珠、玉笄、玉墜、玉瑱、玉玦、玉鐲、玉釧、玉串珠、玉冠飾、圓箍形飾等。以上這些眾多的器物型別,有的從古至今一直沿襲,也有的只存在於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這是我們斷定年代和真偽的一個重要依據。如新石器時期工具類玉器主要以玉斧、玉鏟、玉刀為主;裝飾品中已發現的有玉環、玉管、玉玦、玉璜、玉珠、玉鐲、玉珮等;像生類玉雕作品已出現了玉龜、玉鴞、玉龍、玉獸;禮器中已有了玉琮和玉璧。商周時期工具類中仍以玉刀、玉斧、玉鏟為主,出現了玉鉞、玉戈等兵器;禮器除玉璧、玉琮外,玉璜、玉圭、玉璋、柄形器等都十分多見;裝飾類中已出現了玉觽、玉簪等;像生玉雕型別更多、更生動,如人首、玉人、玉龍、虎、玉魚、龜、鳥、獸、牛、蚱、蜢、螳螂等。其中虎、人首和玉人的雕刻尤為生動,玉龍的形象甚為精細。春秋戰國時期,常見的器型除玉璧、玉琮、玉璜、玉鐲、玉環等外,還出現了玉劍飾、玉帶鉤、玉璽及葬玉。秦漢時期,除已有的器型外,雞心珮飾、玉蟬、玉握等明顯增多,作為殉葬的“明器”、玩賞品和用以“辟邪壓勝”的器物,如剛卯等已出現。唐宋時期,玉器中的實用器和裝飾品較過去顯著增多,如玉杯、玉碗、玉洗等,還出現了表示官階高下的玉帶飾物。明清時期除實物器中的用具類、陳設類、文房用具類等玉器十分豐富多彩外,還出現了大型裝飾作品,如秋山行旅圖玉山和大禹治水玉山等,一件作品重達萬斤,將古代玉雕工藝推向巔峰。

器形的鑑定

由於時代風格不同,同一型別的玉器製作時間早晚差異很大。如玉璧的製作在歷史上的延續時間很長,從新石器時期,一直延至明清。但不同的歷史時期,玉璧的大小、用途、紋飾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新石器時期的玉璧多光素無紋,器形粗糙,有明顯的切割痕跡;商周時期的玉璧、形制仍不規整,薄厚不勻,無紋飾;春秋戰國時期的玉璧則作為禮器,製作相當規整,並有蠶紋、谷紋、蒲紋、獸紋等雕飾;漢代沿襲戰國之風,但雕刻得更加精細,並多見出廓大璧;漢以後至宋元時期,玉璧不多見,用途也與以前不同,只當作佩玉,製作也不規整。明清時期出現了大量的仿古玉璧,古風盡失。

紋飾的鑑定

紋飾的種類和演變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徵,體現了作品的時代風格。因此,對紋飾特徵的區分和判斷是鑑定的主要依據之一。新石器時期的玉器以獸面紋、龍紋、鳥紋、弦紋為多見;商周玉器以獸面紋、夔龍紋、夔鳳紋、雲雷紋、蟠螭紋居多;春秋戰國時期谷紋、蒲紋、蠶紋、花紋、鳥紋、龍紋、蟠螭紋最為常見;漢時玉器的紋飾以勾雲紋為主,同時還有谷紋、蠶紋、蟠螭紋等;唐宋以後,紋飾更加趨於自然,取材廣泛,花卉、蟲鳥皆可雕琢,形態也更加逼真;明代紋飾中龍紋、松竹梅和纏枝花卉紋、山水人物紋及刻字、刻款的情況日益增多;清時仿古紋飾十分盛行,各種花卉圖案豐富多彩,同時出現了御製詩和各式銘文雕刻。歷代玉器中龍形為主的圖案屢見不鮮,但龍形的變化很大。鑑定家們從龍首、龍角、龍眼、龍眉、龍鬚、龍足、龍尾等許多細微部位將不同時期的龍做了對比,以此作為龍形紋飾器物年代和真偽鑑定的標準。

文字的鑑定

玉器中的文字不象青銅器銘文那樣自成體系、自成風格,數量也較少,但對判定器物年代和真偽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區分不同時期的不同字型或內容,就可以得到判定玉器製作年代的重要證據。如商代個別玉器中帶有文字。婦好墓出土的刻字玉戈,共6字。傳世品中“乙亥”銘文柄形器,共刻字11個。這些文字與甲骨所刻字型雷同,從而可以判定上述玉器製作年代為商代。侯馬出土的玉質朱文盟書,每片最少 10 餘字,最多達 200餘字,書法纖巧,字型近於春秋晚期的銅器銘文,從而可以確定為東周玉器。漢代剛卯則是以文字為主的玉器,字型簡化,很有特色,為其他歷史時期所未見。歷代帝王的玉冊、哀冊、玉牒是一種特殊的玉製品,如前蜀王建墓中的玉哀冊等,文字內容就成為判定時代的重要依據。有些玉器上還帶有年款和私人款識,根據這些文字則可以直接判定出玉器的製作年代,如宋代玉器中有的有“宣和”年款,明代萬曆年間蘇州玉雕名匠陸子剛製作的玉器多有私人款識,清代乾隆御題就更為突出。

製作技藝的鑑定

主要根據玉器不同時期的製作工藝水平、時代風尚和刀法、技法、使用工具上的差別來判定玉器的年代及真偽。如新石器時期的玉器,已能碾琢陰線、陽線、平凸,圖案多簡單、稚拙。良渚文化的玉琮,紋飾精美,對稱規矩,陰線細而不亂,是這一時期的突出代表。動物造型也十分形象,紅山文化中三星它拉村出土的玉龍,器高2.6釐米,有鬣,飄舉若飛,給人以動感,造型異常生動。商周時期的玉器,多用雙勾隱起的陽線裝飾細部。在商代婦好墓中還出現了充分運用石料的天然色澤和紋理特點製作的俏色玉龜、玉鱉,人的形象雕刻精細,神態生動,比例適度,如腰插寬柄器玉人的頭飾、服飾等。西周玉器大體是承繼了商代的風格,並首次出現了微型玉雕。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工藝有了較大發展,碾治技藝精湛,拋光技術高超,器物型別增多,紋飾繁縟生動。秦漢時期,從風格和技法上則趨於簡練、豪放,雄渾處,能在幾刀內完成一個完整的動物造型,精細處,能使陰刻線細如毫髮,頗有特色。唐宋玉器多用羊脂玉,色澤溫潤晶瑩,花卉走獸的雕刻更加流暢生動。元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玉器的鼎盛時期,各種雕刻技藝日臻完善,不僅小件器物玲瓏剔透,重達千斤的玉山雕琢起來也頗為得心應手,而且從平面浮雕到立體透雕,各種技法十分嫻熟。元代瀆山大玉海,明定陵出土玉器,清乾隆年間完成的大禹治水玉山等均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

仿製古玉宋時已經出現,明清兩代最盛。玉器的仿品和偽品很多,辨偽工作也十分艱鉅。仿製、偽造古玉的方法主要有:

(1)偽造玉器,如油炸法、血泌法等;

(2)殘損的古玉,後加修改,如古殘璧改作璜或環等;

(3)無文字、紋飾的古玉,後經加工,新刻出文字和紋飾等。但無論是偽做、改做和後加工的偽器,從文字、紋飾、玉的鏽色上都與真器不同。後刻的文字、紋飾與真器不協調,紋飾多呆滯無神,刀法也粗糙,如將偽器與真器對比,認真判斷,真偽之間是有明顯差別的。但也應注意,有的古代殘破玉器往往在當時或稍後即將其補過,仍應按原有年代來對待。另外,當傳統方法一時無法斷定時,則應慎重從事,借用科學手段,通過儀器分析實驗來加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