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朗日,J.L.

[拼音]:Yihe yuan

[英文]:Summer Palace

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著名旅遊勝地。位於北京城西北郊。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萬壽山原名甕山,昆明湖舊稱甕山泊、西湖。金曾於此建行宮。明在此修築寺廟亭臺,以園靜寺著名。今頤和園的前身是清漪園。清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為了慶祝其母60歲生日,將甕山改名萬壽山,在甕山園靜寺舊址興建大報恩延壽寺,即今頤和園中排雲殿、佛香閣、智慧海等的前身;並將西湖向東拓寬挖深,改稱昆明湖;又在萬壽山北坡修築四大部洲喇嘛教建築群等。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基本完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西郊林園焚燬。此後,慈禧太后等動用海軍經費修復了萬壽山清漪園。光緒十四年(1888)更名為“頤和園”,取“頤養沖和”之意。後復遭八國聯軍洗劫,兩年後重修。1924年闢為公園。頤和園總面積約333公頃,水面佔3/4。有宮殿園林建築3000餘間。湖光山色與古建築文物融為一體。園中主要名勝有:仁壽殿、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畫廊)、排雲殿、佛香閣、智慧海無樑殿、銅亭、畫中游、清晏舫(石舫)、西堤玉帶橋、南湖島、東堤十七孔橋、銅牛、知春亭、德和園、諧趣園、鬆堂四大部洲等。佛香閣是頤和園的標誌,中國古建築中的精品。長廊則以其樑枋上繪有8000多幅變化無窮的山水、人物、花鳥畫而負有盛名。德和園大戲樓為清代三大戲臺之一。諧趣園是園中之園,富江南園林特色。

參考文章

頤和園(SummerPalace)中國地理頤和園的概況建築與名勝頤和園昆明湖中國地理頤和園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