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呂,E.

[拼音]:jijie

[英文]:season

一年中以氣候的相似性劃分出的幾個時段。由於寒暑枯澤這種大自然的韻律和一切生物的生息發展有極其密切的關係,所以制定季節,無論對遊牧民族或農業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國在劃分四季方面開始得很早。如《堯典》中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四句話,說的是根據黃昏時南方天空所看到的不同恆星,來劃分季節。

季節的劃分,有以天文因子為主的,也有以天氣氣候特徵為主的,不同的方法所劃分的季節時段也不盡相同。

天文季節

以天文因子為依據劃分的季節。由於地球的自轉軸傾斜於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即黃道面),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量的變化,呈規律性地每年迴圈一次。每年相同的月份,各地大體上出現各固有的氣候特徵。在溫帶地區,通常把接受太陽輻射最多,即最炎熱的時段稱為夏季,接受太陽輻射最少,即最寒冷的時段稱為冬季,它們之間的過渡時段稱為春季和秋季。如: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一般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南半球溫帶地區,則6~8月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為夏季,3~5月為秋季,9~11月為春季。中國古代多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的開始,而歐洲和北美洲的很多國家則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四季的初日。天文季節雖然有氣候意義,卻沒有把地理和天氣的因素考慮在內。

氣候季節

以氣候要素的分佈狀況為依據劃分的季節。中國的氣候季節最早是由張寶堃(1934)研究的。他在《中國四季之分配》一文中,提出以候(五天)平均氣溫低於10°C為冬季,高於22°C為夏季,10~22°C之間為春秋過渡季,並劃出各地四季的長短。由於10°C以上適合於大部分農作物生長,一年中維持在10°C以上的時間的長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大,所以這樣劃分季節,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除溫帶的四季外,其他氣候帶因其氣候的特殊性,常採用其他氣候要素劃分氣候季節。在熱帶和一些亞熱帶地區,氣溫的年變化較小,常用降水量或風向的變化來劃分季節,故有乾季和雨季;東北信風季和西南信風季等。這種劃分季節的方法,在南亞次大陸尤為通用。在北非大部分地區,把一年劃分為涼季、熱季和雨季三個季節。在極地附近,則按日照的狀況劃分為永晝的夏季和長夜的冬季兩個季節。

在地勢高亢的青藏高原,冬半年乾旱、多大風,夏半年多降水,故全年大體可分為風季(乾季)和雨季兩個季節。對下墊面不同的其他地區,如海洋和內陸,森林和草原,都因氣候不同,而可採取不同的劃分季節的標準,以適應當地的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自然天氣季節

上述的季節劃分法,都沒有把天氣因素考慮在內,因此大多不適合於研究季節的年際變化。20世紀20年代,蘇聯氣候學家Б.П.穆利塔諾夫斯基首先提出了自然天氣季節的概念,他以形成氣候的天氣過程的特點來劃分季節,將蘇聯的歐洲部分,一年分為春、夏、秋、前冬和冬五個季節。後來C.T.帕加瓦又將夏季再劃分為初夏和盛夏兩季。中國楊鑑初等在50年代根據 500百帕環流型,研究了東亞的自然天氣季節。自然天氣季節的劃分法是天氣氣候學的研究內容之一,對長期天氣預報工作有重要意義。但由於天氣過程的複雜性,目前還缺少劃分自然天氣季節的客觀的或統一的標準。因此,季節的起止日期,也不容易確定。同時,對某種自然天氣季節區,由於地點不同,受到天氣系統的影響也不同,因而天氣表現也不一樣。所以自然天氣季節的概念,尚未成熟,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章

滑菇熟料袋栽如何選擇生產季節?食用菌過了栽培季節還可以進行半熟料栽培滑菇嗎?食用菌滑菇反季節栽培如何選擇栽培品種?食用菌為什麼要進行反季節栽培滑菇?食用菌什麼叫反季節栽培滑菇?食用菌飾物如何與季節相配?美容/塑身種蠍選擇及引種季節蠍蠍種的選育和引種季節蠍冬春季節養好小鵝六項措施鵝肉雞飼養--季節交換時的管理技術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