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藻屬
[拼音]:xishou guangpu
[英文]:absorption spectrum
處於基態和低激發態的原子或分子吸收輻射(連續輻射)後,將躍遷到各高激發態,此時則形成按波長排列的暗線或暗帶組成的光譜。常用光譜儀器分光並記錄吸收光譜。研究吸收光譜的特徵和規律,可以瞭解原子或分子的結構和運動狀態,以及原子同電磁場或粒子相互作用的性質。
每一種元素有其標識的吸收光譜。早在19世紀,科學家研究了太陽光譜中的暗線(首先由 J.von夫琅和費發現,稱為夫琅和費線),確定了太陽的元素組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已廣泛地應用於材料的成分分析。20世紀60年代以來,元素光譜燈(空陰極燈)、原子霧化器和火焰夾的出現,使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方法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鐳射器出現之後,採用鐳射內腔吸收光譜方法,使分析的靈敏度提高了幾個數量級。利用光聲效應,用可調諧鐳射器作為光源,把原子或分子裝在光聲樣品池內,通過低噪聲微音器和鎖定放大器探測光聲光譜訊號,能研究原子、分子的無輻射的躍遷過程。利用鐳射的蘭姆凹陷,發展了各種高解析度消多普勒增寬的飽和吸收光譜方法,用來研究原子、分子光譜的精細結構、超精細結構並製造穩頻鐳射器,開展光頻範圍的頻標工作。利用鐳射的雙光子吸收效應,發展了高分辨消多普勒增寬的雙光子光譜方法,用來研究原子、分子光譜的超精細結構。
吸收光譜同發射光譜互相補充,是光譜學研究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