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

[拼音]:huangjin fenge

[英文]:golden section

分已知線段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全線段與另一部分的比例中項。這就是黃金分割的問題。作法很簡單,設已知線段為AB,作BD⊥AB,使BD=

A

B

/2,連線AD,以D為心,BD為半徑作弧交AD於E,再以

A

為心,AE為半徑作弧交AB於

C

,則

C

就是所求的分點。

…,G稱為黃金比或黃金分割數,它有很多奇妙的性質。上述的分割通常叫做黃金分割,或者說將線段分成中末比、中外比或外內比。對中末比作系統的研究,最早是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但更早的畢達哥拉斯可能已經知道,因為中末比和正五邊形、正十邊形的作圖是密切相關的,而畢達哥拉斯對此深有所知。

中世紀以後,中末比被披上神祕的外衣,帕喬利(約1445~1517,義大利人)稱之為神聖比例。天文學家J.開普勒稱之為神聖分割,並說“勾股定理和中末比是幾何中的雙寶,前者好比黃金,後者有如珠玉”。19世紀以後,黃金分割之名才逐漸通行起來。

中末比的嚴格論述,最早見於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卷2第11題,卷6第30題,又卷4第10題和卷13第9題指出正五邊形及正十邊形與中末比的關係。

L.斐波那契的《算盤書》(1228年修訂本)中載有“由一對兔子開始,一年後能繁殖成多少對兔子”的問題,導致斐波那契數列:1,2,3,5,8,13,21,34,55,…,它的規律是每一項(從第 3項起)是前兩項之和。又每一項與後項的比值構成斐波那契分數列:

這分數列的極限就是黃金分割數G。

黃金分割的實際應用,最著名的例子是優選學中的黃金分割法或 0.618法。它是美國J.基弗在1953年首先提出來的。1970年以後在中國推廣,取得很大的成績。0.618是G的近似值,在實用上已足夠精確,優選法的另一種方法──分數法,是以斐波那契分數列作為依據的。

關於黃金分割還有種種傳說,例如:以黃金分割所得的兩線段作邊的矩形,比其他的矩形美觀。這是沒有充分根據的。1876年,德國心理學家G.T.費希納作過大規模實驗,結果認為“黃金矩形”最美的人只佔全體的1/3。由此出發所作出的許多推測自然也是不可靠的。

參考文章

黃金分割率的由來股票基金黃金分割率在投資中的運用股票基金巴馬氣溫符合黃金分割等保健養生黃金分割的由來一般工業技術黃金分割線和百分比線股票基金黃金分割率的特點股票基金黃金分割與養生長壽保健養生如何進行黃金分割法構圖練習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