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物理學

[拼音]:Yuedan

[英文]:Jordan/Urdunn,Al

亞洲西部國家。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北。北界敘利亞,東北接伊拉克,東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接壤。西鄰巴勒斯坦。西南一角臨紅海亞喀巴灣,海岸線長僅15公里,亞喀巴港是唯一出口港。面積約9.6萬平方公里,人口337.5萬(1984)。首都安曼。

自然條件

國土大部分為高原,是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海拔650~1000米,西部高,東北較低。 最西部為裂谷帶,是東非大裂谷帶的北延,自北而南分為約旦河谷地、死海谷地、阿拉伯谷地3段。 谷地大部分低於海平面,死海湖面低於地中海海平面392米。裂谷帶以東陡升為高地,屬背斜構造,山峰海拔1000~1400米。東和東南為沙漠,面積佔全國4/5。北部為火山熔岩和玄武岩,南部為砂岩和花崗岩組成,多被風蝕。全境大部分屬熱帶沙漠氣候,乾旱炎熱,唯西部約旦河流域屬地中海型氣候。年降水量西部邊區為500~700毫米,東部約100毫米,東南部僅50毫米。約旦河流域土質較好,宜於耕種。死海是世界上鹽分最高的天然水體之一,湖水含鹽度約300‰,無水生植物和魚類。湖岸土地亦含鹽度高,林木稀少。死海中氯化物儲量豐富。礦藏中,磷酸鹽儲量約20億噸,居世界前列,分佈於安曼西北。還有鐵、錳、鈾、重晶石、石英、石膏、大理石、石油等。約旦河水流湍急,不適航運,富水力和灌溉之利。

居民和發展簡史

居民大部分屬阿拉伯人。其祖先來自阿拉伯的奎西族和南阿拉伯的葉門族。還有少數土庫曼人、亞美尼亞人、切爾克斯人等。90%以上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8%信奉基督教。 阿拉伯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198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36‰。定居人口約佔半數,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城鎮和農村。半遊牧人口主要分佈在安曼附近地區和馬安南部高地。遊牧民約4~5萬,散居在全國其他地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9.2人。人口分佈極不平衡,安曼和其他幾個城市為中心的地區以及交通沿線人口密度較大。城市人口比重42%(1982),東部沙漠地區人口非常稀少。

歷史悠久,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 公元7世界屬阿拉伯帝國版圖。16世紀被土耳其佔領,屬奧斯曼帝國的大馬士革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分巴勒斯坦為東西兩部分,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名外約旦。英國在外約旦建立了在其控制下的“外約旦酋長國”。1942年,改國名為雜湊姆外約旦王國。1946年英國被迫承認外約旦獨立。 1947年5月改國名為外約旦雜湊姆王國。1949年4月,改國名為約旦雜湊姆王國。1977年4月同中國建交。

經濟地理

農牧業國家,資源貧乏,經濟發展緩慢。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量吸收外資,鼓勵私人投資,推行“貿易自由化”,重視吸收僑匯和發展旅遊業,經濟有所發展。農牧業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7%,農業產值僅佔國內生產總值6.2%(1982)。 全國可耕地佔總面積約10%,已耕地面積50萬公頃,佔總面積5.2%,其中7%為水澆地。1967年在約旦河谷(加瓦)修建了水庫和渠道,水利事業有發展。糧食產量低而不穩,不足自給。主要農作物有小麥、 大麥、果木和菸草等。 果園(葡萄、橄欖、柑橘等)在農業中佔重要地位,多分佈在北部,約旦河谷出產的水果和蔬菜佔全國80%以上。畜牧業主要有羊、牛、駱駝。60年代開始發展工業,1982年工礦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15.9%。 主要有采礦、 食品加工、煉油、水泥、捲菸等。磷酸鹽開採和加工是規模較大的工業部門,1982年產磷酸鹽439萬噸。主要產地在安曼附近的魯塞法和哈薩地區。亞喀巴建有磷酸鹽肥料廠。

全國交通路線集中在西部,並通巴勒斯坦地區和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等國,在西亞國際交通和戰略上佔有重要地位。 鐵路長550公里,公路長7080公里。其中,從敘利亞通過安曼、馬安,直達沙烏地阿拉伯的鐵路和從安曼南通亞喀巴港的“沙漠公路”,都是南北交通幹線。有兩條輸油管,一條從波斯灣達蘭(沙烏地阿拉伯)開始,另一條起自伊拉克的基爾庫克,均通過境內抵達海法港和賽達港(黎巴嫩)。安曼設有國際航空站,通聯中東、歐、美、澳大利亞等地。

對外貿易地位重要。 進口物資主要是糧食、 肉類、紡織品、交通運輸裝置和工業器材等;出口主要是磷酸鹽、蔬菜、水果等。進口商品主要來自聯邦德國、美國、英國和日本; 出口商品主要輸往沙烏地阿拉伯、 敘利亞、科威特等國。旅遊業收入是主要外匯收入之一。1972年後,大力開發約旦河東岸旅遊區,旅遊業迅速發展。1982年旅遊收入4.55億美元。

參考文章

約旦雜湊姆王國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約旦“石頭城”的由來中國地理約旦亞喀巴省亞喀巴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巴林、約旦、以色列的由來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