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
[拼音]:niechi mu
[外文]:Rodentia;rodents
哺乳綱的1目。上下頜只有1對門齒,喜齧咬較堅硬的物體;門齒僅脣面覆以光滑而堅硬的琺琅質,磨損後始終呈銳利的鑿狀;門齒無根,能終生生長。均無犬齒,門齒與頰齒間有很大的齒隙。下頜關節突與顱骨的關節窩聯結比較鬆弛,既可前後移動,又能左右錯動,既能壓碎食物,又能碾磨植物纖維。聽泡較發達,盲腸較粗大。雌性具雙角子宮,雄性的睪丸在非繁殖期間萎縮並隱於腹腔內。本目種數約佔哺乳動物的40~50%,個體數目遠遠超過其他全部類群數目的總和。形態和生活習性千差萬別。
形態
最古老的齧齒動物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古新世地層中。經漫長的進化歷史,特別是新第三紀和第四紀早期兩次大分化,齧齒目動物在形態上已極為多樣化。它們的體型相差懸殊,一隻肥尾心顱跳鼠的體長僅4.1~5.4釐米,體重約10克;非洲巢鼠的體長5.7釐米,體重僅5克左右;而水豚的體長可達1.3米,高0.5米,體重達50千克。多數種類的體長在10~20釐米之間,體重100克以下。兔尾鼠屬沒有外尾,蹶鼠屬等的尾則為體長的1.5倍或更長。許多鼠科種類的尾幾乎無毛,環狀鱗片清晰可見;而松鼠科種類的尾又粗又大,河狸的尾尤為特殊,上下扁並覆以大型鱗片。毛色差異更大,許多種類的體色比較單調,但一些種類則毛色豔麗,有的各部位毛色截然不同,有的在頭部或體背具有斑點或各種條紋。覆毛的硬度、長度和密度也有許多不同。
棲息環境與適應
齧齒類廣泛分佈全世界(除南極外)。從赤道熱帶直到極地凍土,從沿海的茂密森林直到大陸腹地的沙漠戈壁,從低於海平面150米的盆地直至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從地下或深水中直到高几十米的樹冠,處處都有齧齒類存在。它們的形態對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達到高度的適應特化。許多種類營穴居生活,在地下挖掘比較複雜的洞道和巢穴。與此相關,它們的體型多短粗,頭大頸短,四肢與尾都短,爪粗壯而銳利,肌肉強健。特別象鼢鼠、鼴形鼠一類主要在地下活動的種類,耳、眼十分退化,前肢的爪和趾非常巨大,具有驚人的挖掘能力。許多營水中生活的種類,能游泳和潛水,體肥大,脂肪層厚,絨毛厚密,不怕冷水浸泡,嘴、鼻、耳常有防水灌入的形態結構,後腳具蹼,有的沿其邊緣還有長毛,在水中起槳的作用。有些種類,如山河狸,尾大而扁,游水時用以掌握航向。開闊景觀中的種類善奔跑或跳躍,視力和聽力都較好,如跳鼠科種類眼大,聽泡大,耳殼長,後腿為前腿的3~5倍長,尾也很長,常用甩尾方法在空中改變行進方向。森林或高草叢中種類體型纖細,四肢修長,行動敏捷。面部多須,有利於在林間穿行時躲閃枝葉。樹棲松鼠類於樹杈間竄跳時,它們的粗大尾巴起舵的作用,並可減低身體下落的速度。巢鼠、攀鼠等尾細長,並能纏繞植物枝或莖向上攀爬,腳趾末端變粗,腳掌有墊狀物,爪彎曲而銳利,均有助於攀樹和在枝上奔走。鼯鼠科各種在體側前後肢間具皮膜,為適於在空中滑翔。
生活習性
多數齧齒類在夜間或晨昏活動,但也有不少種類白晝活動。齧齒類生活的季節性變化比較突出。冬季活動量一般減少,在降雪地區,有些種類於寒冷季節來臨之前,在體內貯存大量脂肪,供蟄眠期間機體的消耗。由於冬季缺乏食物,一些種類從秋季開始儲存,如草原兔尾鼠在洞口附近堆積乾草,並把一部分拉入洞道;倉鼠類往洞中搬糧或草籽,與此相關,它們口中生有臨時貯放食物的頰囊,生活在中亞沙漠區的細趾黃鼠有夏眠習性。
林區的種類常在樹杈上、樹洞內或樹根下築巢,而巢鼠在高草的上部做巢。開闊景觀中的種類多穴居,挖掘很深而複雜的洞道。有些種類的地面洞口密集,構成洞群。兩棲的個別種類在水邊築巢,部分洞口開向水中,河狸修造浮在水面上的巢和水壩。
多數種類取食植物,有些也吃動物性食物。鼴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的門齒露出脣外,有利於拉咬植物根和地下莖。許多鼠類與倉鼠類的臼齒咀嚼面都有適於碾磨植物種子的結構,有2~3列丘狀齒尖;以柏樹籽為食的復齒鼯鼠的咀嚼面有很複雜的齒紋;而以啃食樹木為生的河狸則具有巨大而鋒利的門齒和適於壓嚼木質的闊臼齒。齧齒類的牙齒數一般不超過22枚,但非洲的多齒濱鼠屬有28枚牙齒,而新幾內亞的一齒鼠只有4枚門齒和4枚臼齒。
繁殖習性
許多種類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少數種類只於每年春季繁殖1窩幼仔,多數則於春、夏、秋產3窩左右,而褐家鼠和小家鼠在隱蔽條件好、食物充足的情況下終年生殖,每年可產6~8窩幼仔。每胎產仔數各不相同,多數為4~6只,多者達7~8只。一些害鼠在數量很低的年分繁殖力顯著增強,不但繁殖次數增加,而且每胎產仔數也大大提高,最高達18仔。多數種類的妊娠期短,僅20天到1個月左右。幼鼠生後20天左右就能單獨尋食,一般3個月達性成熟,春季出生的個體能在當年秋季繁殖。但多數幼體於次年春季繁殖。少數大型種類壽命較長,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活10年以上,但多數種類的自然壽命為2~5年。
分類
有關齧齒類的許多分類學問題至今未能解決。據估計,全世界現存1590~2000種,分屬28~34科。有人根據咀嚼器官的結構把齧齒類分為松鼠、 豪豬和鼠3個亞目;也有人主張劃分為山河狸、 松鼠、 鱗尾松鼠、睡鼠、鼠、豚鼠和豪豬等7個亞目。在中國,自然分佈的有11科62屬160種左右,人工飼養的有豚鼠科、海狸鼠科、毛絲鼠科的少數種類。
經濟意義
齧齒類有的有益,有的有害,有的益害兼有,但總的說來是益少害多。松鼠、河狸、旱獺、毛絲鼠、海狸鼠、麝鼠等的毛皮都是國際市場上暢銷的商品;一些較大型種類(如松鼠、豪豬、竹鼠、板齒鼠等)的肉頗鮮美,經防疫處理後,旱獺的肉和脂肪都可食用;豪豬刺可作飾物和工藝品原料;少數動物可供觀賞。一些種類在一定時期也吃少數害蟲,它們的糞尿也可增加土壤肥力。幾乎各種自然環境中都有某些齧齒類生存,它們以齧食植物為生,同時又是食肉動物賴以生存的條件,因而對保持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它們存在,鼬類、貂、狐等許多珍貴的毛皮獸類和其他吃肉的有益動物的數量就會顯著下降。大白鼠、小白鼠、豚鼠、金倉鼠、長爪沙鼠等許多種類都是重要的試驗動物。
齧齒類對人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由於它們一年四季啃食農作物與草本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以及樹皮、樹芽、枝葉和樹根,給農、牧、林業帶來極大危害。它們的挖掘活動使地表的植被遭到破壞和覆蓋。在山坡和丘陵,鼠洞周圍的水土流失現象也較嚴重。在沙質土壤地區,常因草根被啃光而引起土壤沙化。一些家棲鼠類經常咬壞室內的衣物、箱櫃、各種裝置和貯藏品。倉庫中的大量糧、油、糖、肉、蛋類及其加工品被鼠類的糞尿汙染,不能食用。時常發生因電線或地下電纜被咬斷而影響交通運輸、廠礦安全送電和施工,甚至釀成火災。少數種類在堤壩上挖洞,能造成水庫和河壩漏水,甚至有被洪水沖垮堤壩的危險。許多齧齒類能儲存和傳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森林腦炎、恙蟲病、土拉倫等許多種流行性傳染病,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構成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