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蘭泰鹽池

[拼音]:fangshexing yuansu diqiu huaxue

[外文]:geochemistry of radioactive elements

元素地球化學的一個研究領域。主要研究放射性元素(鈾、釷、鉀、鐳和氡等)在自然界的分佈規律、賦存狀態、遷移方式、沉澱條件及其地球化學意義。

是目前最主要的核原料,廣泛分佈於地球的矽鋁層中,其丰度為2.5~4ppm。鈾在各類岩石中的含量有明顯的差別,火成岩中從超基性岩→基性巖→酸(鹼)性巖含鈾量增高;變質岩中鈾含量隨岩石變質程度增高而減少;沉積岩中黑色、暗色泥質岩石的鈾含量高,石膏、鹽巖中最低。土壤中鈾含量通常為n×10-7%。海水中的鈾含量高於湖水和河水,為3×10-6克/升。

鈾在自然界中有4種賦存狀態:

(1)鈾獨立礦物,如瀝青鈾礦、晶質鈾礦、鈾黑和鈾石;

(2)含鈾礦物,如黑稀金礦、鋯石等;

(3)吸附態(包括替換其他陽離子形式),如含鈾煤、含鈾褐鐵礦等;

(4)以鈾醯(UO2)2+絡陽離子形式溶解在水溶液中。

鈾是親氧的變價元素,在氧化條件下以 6價的鈾醯(UO2)2+ 絡離子形式存在,易溶於水;在還原條件下,鈾被還原為4價鈾U4+而沉澱。鈾的遷移形式有4種:

(1)呈硫酸鹽UO2SO4形式;

(2)呈碳酸鈾醯絡合物Na4[UO2(CO3)3]、Na4 [ UO2 (HCO3)6] 形式;

(3)呈易溶鈾-有機質絡合物Na4[UO2(CnHmCOOH)]形式;

(4)呈鈾的膠溶體[UO2(OH)]形式。在內生高溫作用過程中,鈾主要為U4+離子,它與鋯、鈣、稀土、釔、鈮、鉭、釷、鈦等呈類質同象存在,形成含鈾的礦物。在熱液作用中鈾可能以U4+和U6+兩種形式遷移,即呈鈾醯碳酸鹽絡合物、鹵化物或以矽酸鹽絡合物形式在酸性溶液中遷移;呈氟碳酸鹽絡合物形式,在鹼性介質中遷移。

當鈾在溶液中以(UO2)2+遷移時,遇到亞鐵離子Fe2+則被還原為U4+而沉澱,Fe2+被氧化為鐵離子Fe3+,於是就產生了紅化(即赤鐵礦化)。紅化是鈾成礦作用的一種地球化學特徵,也是重要找礦標誌。

釷在地殼中分佈廣泛,其丰度為5.8~11ppm。釷的含量在火成岩中從超基性岩→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依次增高;沉積岩中以頁岩、粘土巖等碎屑岩釷含量最高;隨著岩石變質程度的增高釷含量降低。釷為親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種價態(TH4+)。釷的化合物揮發性弱,溶解度小。地殼中釷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

(1)釷獨立礦物(有40種左右),如釷石、方釷石等;

(2)含釷礦物(近 120種),如鈦鈾礦、釷氟碳鈰礦、變生鋯石等。水體中釷的含量極微。在內生過程中,釷的遷移特點與鈾相似;而在表生條件下,釷以碎屑形式遷移為主,並在殘積物、沖積物中富集。釷在有利條件下形成絡合物或有機絡合物遷移,也可以膠體形式遷移。

鉀在自然界中有3個同位素,即鉀-39、鉀-40和鉀-41,其中鉀-40是放射性同位素。鉀是典型的親石元素,在地殼中丰度高,為20900ppm。已知自然界中有122種鉀礦物,常見有鉀長石、白雲母、黑雲母、白榴石、海綠石、光鹵石等。鉀的離子半徑為1.33埃,它可以類質同象置換方式與鈉、銣、鉈、鉛、鋇等共生。鉀集中在地殼上部,尤其是大陸地殼部分。火成岩中,鉀含量從超基性岩→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而增高。鉀易被土壤吸附,在粘土巖、碎屑岩中鉀含量很高。鉀是有機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生物體中鉀含量均在數千ppm以上(生物體幹組織)。

鐳是鈾、釷衰變產物,常伴隨富集於花崗岩圈上部火成岩中。沉積岩中鐳主要富集於粘土、頁岩和砂岩中,其次是灰巖。由於鐳易從岩石、礦物中被淋失,因此水體中普遍含鐳,有3種富鐳的天然水型別:鈾-鐳礦床水(2~15×10-8%);礦泉礦化水(n×10-13~2.5×10-11%);油田水(0.018×10-6ppm)。在一般條件下,海水、地下水中的鐳高於河水,在垂直分佈上隨海水深度增加鐳的含量增高。鐳在自然界中只呈二價(Ra2+),常以類質同象方式進入方解石、重晶石和磷氯鉛礦等礦物中。自然界鐳的含量極微,極分散,不形成獨立礦物。此外,許多鐵錳氫氧化物、粘土、軟泥和石灰華易吸附鐳而使之富集。

氡為鐳的衰變產物。氡在地殼中含量甚微,為7×10-12ppm。氡可以存在於大氣、土壤、岩石和水體中,它的分佈與地殼中的射氣作用有關。地下水中的氡含量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產生富氡的天然水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岩石中鐳的濃度;

(2)射氣係數;

(3)水與含放射性岩石的接觸時間;

(4)岩石的水容度與孔隙度;

(5)水和岩石的溫度;

(6)水的礦化作用及含鹽成分;

(7)岩石吸附氡的能力。

研究放射性元素地球化學的意義:

(1)利用其具放射性的特點,可直接或間接用於研究地質作用的過程、岩石和礦床的形成機理、化學組分的演化,並作為找尋放射性元素礦床和其他礦床的找礦標誌;

(2)利用岩石和礦物中鈾-238、鈾 -235和鉀-40等衰變規律測定地質體和地質作用的年齡;

(3)研究地球的熱狀態、熱傳導和熱歷史。

參考書目

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簡明地球化學手冊》編譯組編譯:《簡明地球化學手冊》,科學出版社,北京,1977。

劉英俊等編著:《元素地球化學》,科學出版社,北京,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