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金屬化合物光化學
[拼音]:weishengsu D
[外文]:vitamin D
類甾醇的衍生物,是一些抗佝僂病物質的總稱。其中重要的有兩種,即維生素D2(骨化醇)和維生素D3(膽骨化醇)。
維生素D2和D3的作用相同。維生素D2的分子式C28H44O,熔點115~118℃;維生素D3分子式C27H44O,存在於人和動物組織中,熔點84~85℃。
體內合成
人的面板中含有7-去氫膽甾醇,是維生素D3的前體,經紫外線照射,在9,10兩位開環,19位上的甲基失去一個氫,即轉變成維生素D3。因此,多晒太陽可預防維生素D3缺乏症。反應主要步驟如下:
酵母和低等植物中含有麥角甾醇,經紫外線照射轉變成維生素D2,反應與上式類似。
生理作用
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鈣、磷的代謝,能促進鈣、磷吸收以及骨骼鈣化。維生素D在體內須先轉變成活化形式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即經肝細胞線粒體中羥化酶的作用,形成25-羥基維生素D3, 然後運送到腎臟再經羥化,形成 1α,25-二羥基維生素D3(結構式如
)。 25-羥基維生素D3抗佝僂病的活性比維生素D3高1.4倍(對老鼠),1α,25-二羥基維生素D3穿過腸壁轉運鈣的活性比25-羥基維生素D3高3~5倍。維生素D3促進磷的吸收,可能是通過促進鈣的吸收間接產生的。1α,25-二羥基維生素D3的生物合成受甲狀旁腺激素控制,當血鈣濃度大時,阻止合成;濃度低時,則釋放甲狀旁腺激素,促進合成,以增高血鈣和血磷的濃度,有利於鈣和磷以骨鹽的形式沉積於骨組織上,促成骨骼的鈣化。
人體缺乏維生素D時,吸收鈣、磷的能力降低,血中的鈣、磷水平下降,使鈣、磷不能在骨組織中沉積,甚至骨鹽還會溶解,阻礙了骨骼的鈣化。兒童缺乏維生素D,得佝僂病;成人則得骨軟化病。
參考書目
O.Isler und G.Brubacher,Vitamine,Georg Thieme Verlag,Stuttgart,New York,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