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核反應機理
[拼音]:Asaibaijiang
[外文]:Azerbaydzhan
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在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裡海,南鄰伊朗,西、北同亞美尼亞、喬治亞、俄羅斯聯邦接壤。其中西南部的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隔亞美尼亞與本土不相毗連。面積8.66萬平方公里。人口 661.4萬(1985),亞塞拜然人佔78.1%(1979),餘為亞美尼亞人、俄羅斯人等。首都巴庫。
全境約有一半面積為山地。東北部為大高加索山脈,西南屬小高加索山脈,東南有塔雷什山。中部為庫拉河—阿拉斯河河谷平原及低地。大部地區氣候乾燥。平原及低地1月平均氣溫1.5~3℃,7月25~28℃,年降水量200~300毫米。高山地區1月平均氣溫可低達-10℃,年降水量1300毫米。東南部連科蘭低地一帶屬溼潤的亞熱帶。庫拉河橫貫全境。石油、天然氣、鐵礦、明礬石及水力資源豐富。
公元11~13世紀形成亞塞拜然民族,11~14世紀遭受土耳其-塞爾柱人、蒙古韃靼人和帖木兒的入侵。16~18世紀屬蘇斐國。18世紀中葉分裂成15個封建國家。19世紀初併入帝俄。1920年建立蘇維埃政權。1922年同喬治亞、亞美尼亞組成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12月加入蘇聯。1936年稱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工業以石油開採及煉油、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機械製造等部門為主。巴庫油田於19世紀中葉開採,50年代中期以前是蘇聯最大油田,後由於資源漸枯竭,原油產量及在蘇聯所佔地位不斷下降(1982年產原油1300萬噸,佔蘇聯的2.1%)。主要產油區在阿普歇倫半島、巴庫群島的油石頭和庫拉河下游。天然氣產量佔蘇聯的 2.8%(1982),主要產自卡拉達格氣田。煉油工業集中於巴庫,石油化工(生產合成橡膠、基本有機合成工業原料)分佈在蘇姆蓋特和巴庫。(見彩圖)
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灌溉農業發達,近2/3的耕地靠灌溉。灌區主要分佈在庫拉河、阿拉斯河、薩穆爾河及其支流沿岸。棉花、菸葉、水果、茶葉是重要經濟作物。小麥、大麥、玉米為主要糧食作物。畜牧業以養羊業為主,多分佈於山麓及山坡。養牛業主要分佈於西北部及南部,其中水牛約佔37%(1981)。
鐵路為主要運輸方式,1980年營運里程1900公里,外高加索鐵路貫穿全境。有硬麵公路19900公里(1980)。巴庫為裡海沿岸最大海港。並有多條油、氣管通往黑海沿岸港口、第比利斯和埃裡溫等地。
主要城市除巴庫外,尚有蘇姆蓋特、基洛瓦巴德及納希切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