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

[拼音]:kumu ke

[外文]:Simaroubaceae

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1科。喬木或灌木,樹皮有時極苦。葉互生,稀對生,羽狀複葉,稀僅一葉。花序腋生,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小,單性異株或雜性,稀為兩性,萼3~5裂,離生或合成,覆瓦狀或鑷合狀排列,花瓣3~5(~7),多半分離,稀無,或合生成管,花盤球狀或杯狀,雄蕊與花瓣同數或2倍,倒2輪,花絲分離;子房上位,2~5室,每室有一(中國產的種)胚珠,稀或更多,中軸胎座,心皮常基部分離,而僅由花柱或柱頭連合,柱頭頭狀,分核果或蒴果狀,或翅果狀,種子常單一,具胚乳或否,胚直或彎。共20屬約120種,產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分佈中心在美洲熱帶,其次是在西非熱帶。中國有4屬約10種,產長江以南各省,個別種類分佈至華北及東北南部。

本科與芸香科極為相近,唯沒有油腺,花有明顯的單性傾向。代表種有:

鴉膽子

產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和雲南南部。適應性強,從海濱到海拔1000米的山野或疏林中均能良好生長。印度至大洋洲也有。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3(~8)米,幼枝密被黃色絨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20~40釐米,小葉7,稀5~11,卵狀披針形,長5~10釐米,寬2~4釐米,基部常偏斜,邊緣有粗鋸齒,圓錐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暗紫色,萼4裂,花瓣4,雄蕊4,著生於花盤之外,子房4深裂,核果橢圓球形,黑色,具突起的網紋。花粉粒橢球形。極面輪廓近圓形,側面為寬橢圓形。具3孔溝,溝細長,孔橫長,兩者十字形交叉。外壁兩層,等厚。紋飾細顆粒狀。果實中主要成分為鴉膽子苷(yataneside,C22H32O7),治阿米巴痢疾有特效,還可治瘧疾、雞眼和疣。

苦木

分佈於中國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喜生於溼潤而肥沃的山坡、林緣或路旁。為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小枝有黃色皮孔,奇數羽狀複葉,長20~30釐米,小葉9~15,卵形,長4~10釐米,寬2~4釐米,聚傘花序腋生,花雜性異株,黃綠色,核果倒卵形,3~4個並生,藍至紅色,萼宿存。莖中含苦楝苷(quassin,C22H30O6)與苦木胺(picrasmin,C23H32O6),為苦木中的苦味質。莖、皮極苦,有毒。為園藝上的著名農藥,也能瀉溼熱、殺蟲治疥。

臭椿

中國除遼寧千山以北和海南島外,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見彩圖)。

常栽植於城市或路旁為園林風景樹和行道樹。在華北可作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為落葉喬木,高10~30米,奇數羽狀複葉,葉軸長30~90釐米,小葉6~12對,卵狀披針形,長7~13釐米,寬3~4釐米,全緣,近基部兩側有粗鋸齒1~2對,齒頂端下面有一腺體,花小,雜性,排成多分枝的圓錐花序,子房為5心皮,柱頭5裂,翅果長圓狀橢圓形,長3~5釐米,種子1枚,位於翅果近中部。花粉粒橢球形至扁球形。極面輪廓近三角形,具3孔溝,紋飾細網狀。喜陽光樹種,能耐乾旱及鹼地,在瘠薄的微酸性、中性及石巖形成的土壤上均生長良好。種子含油37%,種仁含油57%。油可作精密儀器潤滑油或食用。生長快,為一良好的造林和用材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