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關於理想的名言
賞勿漏疏,罰勿客親。
《晉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列傳》
賞而不信,雖賞不勸;罰而不明,雖刑不禁。
[漢]劉晝《劉子賞罰》
賞而不誠不勸也,刑而不誠不戒也。
[宋]崔敦禮《芻言》捲上
賞當則賢人勸,罰得則奸人止。
[漢]劉向《說苑君道》
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
[唐]吳兢《貞觀政要論擇官》
賞妄行則善不勸,罰妄行則惡不懲。
[唐]魏徵《群書治要申鑑》
賞雖勸善,不可無罰。罰雖禁惡,不可無賞。賞平罰當,則理道立矣。
[北齊]劉晝《劉子賞罰》
賞雖由己,勿因喜而行;罰雖在我,勿因怒而刑。
王禹?《端拱箴》
賞非以愛之也,罰非以惡之也,用觀歸也。所歸善,雖惡之賞;所歸不善,雖愛之罰。
《呂氏春秋》卷二四《當賞》
賞非其人,則僥倖者眾。
《宋史》卷二九四《掌禹錫列傳》
賞者不暱德,誅者不挾怨。
[宋]崔敦禮《芻言》捲上
賞者禮之基,罰者刑之本。
《新唐書》卷一二二《魏元忠列傳》
賞者,所以勸忠能,亦所以生鄙爭。
《尹文子大道下》
賞莫如厚,使民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誅莫如重,使民畏之。
《韓非子八經》
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
《韓非子八經》
賞罰之不明也,則非徒治亂之分也,至於滅國而喪身。可不慎乎!
[漢]徐幹《中論賞罰》
賞罰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輕。賞輕則民不勸,人生語錄,罰輕則民亡懼。賞重則民僥倖,罰重則民不聊生。
[漢]徐幹《中論賞罰》
賞罰不正,則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
[三國]諸葛亮《諸葛武侯集》
賞罰不曲,則人死服。
[三國]諸葛亮《諸葛武侯集》
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賞罰無章,何以沮勸。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賞罰者軍國綱紀,政教之藥石。
《新唐書》卷一二二《魏元忠列傳》
賞罰顛倒,則必至離民心。
康有為《政論集》
賞罰黜陟,國之大信。
《晉書》卷七三《庾亮列傳》
賞善罰惡,非為己也,以為國也。適於己而無功於國者,不加賞焉;逆於己而便於國者,不施罰焉。
[北齊]劉晝《劉子賞罰》
賞善而不罰惡則亂,罰惡而不賞善亦亂。
元結《辯惑下》
賞勉罰偷,則民不怠。兼聽齊明,則天下歸之。
[漢]韓嬰
賞譽同軌,非誅俱行。
《韓非子八經》
賞賜知其所施,則勇士知其所死;刑罰知其所加,則邪惡知其所畏。
[三國]諸葛亮《諸葛武侯集》
稂莠不鋤,嘉禾不茂;冤憤不洩,戾氣不消。
[明]張居正《論決重囚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