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特點

[拼音]:tangniaobing

[英文]:diabetes mellitus

血糖增高,多飲、多食、多尿,疲乏無力和體重明顯減輕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與中醫病證中的消渴近似。早在《素問·奇病論》中,即有“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的記載,說明古代的醫家已認識到此病與高熱量飲食直接有關。唐代《外臺祕要》引《古今錄驗》說:“渴而飲水多,小便數,……似麩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消渴者……每發即小便至甜”。對此病的特徵已有明確的認識。

糖尿病在中國的發病率有明顯增高的趨勢。許多病人無明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明顯減輕)的症狀,僅在體檢時發現血糖、尿糖高於正常水平。在糖尿病慢性病變基礎上產生的各種併發症,如糖尿病性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數增多,併成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因病機

腎為先天之本,主元陽元陰。先天稟賦不足,房事不節,腎陰虧損,則虛火內生,或飲食享用過豐,膏粱厚味積滯難化,導致脾胃運化失職,脾陰暗耗,加之長期精神緊張,喜怒不節,五志化火,終至陰虛內熱,薰灼臟腑,腎臟開合失司,水谷精微流失,而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疲睏之症。

辨治

糖尿病以腎脾陰虛為其本,燥熱瘀滯為其標。中醫傳統治法,多按“三消”即煩渴多飲為上消,多食易飢為中消,小便多為下消,視其證候之側重分而治之,實則三消常互見之,且其間有密切的內在聯絡,難以截然劃分,故現代多主張從燥熱傷陰、肝腎陰虛、脾胃虛弱、瘀血阻絡方面,辨證論治。常見以下證型:

(1)肺胃燥熱。證見煩渴多飲,消谷善飢,形體消瘦,疲勞乏力,小便量多,脈滑數,舌質紅,苔少或苔色黃,血糖高於正常水平。治宜清胃瀉火,常用白虎加人蔘湯。渴重加天花粉、石斛、五味子、烏梅,肺胃火熾加黃連,陰虛甚加生地、麥冬、天冬、玄蔘。兼見大便祕結,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心煩者,為心胃火熾,加大黃、黃芩,瀉熱通腑。若兼見口渴引冷,多食易飢,小便多,面赤,煩躁易怒,大便祕結,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為肝腎陰虧,肝陽上亢之象,治宜滋水平肝,常用知柏地黃丸合羚羊鉤藤湯加減。

(2)肝腎陰虛。證見乏力,頭暈目眩,耳鳴,腰痠膝軟,口渴尿多,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養肝腎,常用六味地黃丸方加天冬、麥冬、石斛、枸杞子、懷牛膝、桑椹、黃精。

(3)脾胃氣虛。證見口渴引飲,易飢而食不多,全身乏力,便溏,舌質淡,苔白而幹,脈細弱無力。治宜健脾益氣,常用七味白朮散或參苓白朮散加減。如舌苔厚膩,脈濡緩,食後腹脹滿,精神不振,頭部常有沉重感者,則為氣虛溼盛證,由脾失健運,溼濁內聚而致,可予上方加燥溼化溼藥,如蒼朮、苡仁、厚朴、建曲、山楂之類。如苔黃膩,口苦口黏,則為氣虛溼熱,可予上方加黃連、藿香、茵陳。

(4)瘀血阻絡。患糖尿病日久,瘀血入絡,除多飲,多食,多尿,消瘦,虛弱等主症外,兼見舌上瘀點、瘀斑,舌下靜脈粗大而長,脈澀或結代。治宜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湯或驗方降糖活血湯(當歸、赤芍、川芎、丹蔘、益母草)加減。

(5)陰陽兩虛。此證多見於糖尿病晚期、年齡較大的患者。證見面容憔悴,面色黧黑,耳輪乾枯,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小便頻數,手足心熱,而四肢欠溫,畏寒,男性病人多見陽痿、遺精,女性病人多見閉經不孕,脈沉細,舌質淡。治宜陰陽兩補,常用金匱腎氣丸合生脈飲,或用右歸丸。如兼見面色蒼白,面目虛浮,食少,五更洩瀉,為脾腎兩虛證,常用嵩崖脾腎丸。

現代中醫在臨床實踐中,多主張專病專方與辨證論治相結合,有利於提高療效。目前常用的糖尿病專方,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發掘古代驗方,如玉泉丸、玉液湯、千金地黃丸等;另一類是自創新方,如消渴沖劑、降糖活血方、降糖甲片、五味地黃丸、糖尿病方等,這類處方,一般都經過大面積的重複驗證,對降低血糖、尿糖有一定效果,也適合於無明顯自覺症狀而僅血糖、尿糖高的早期隱性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以陰虛燥熱開始,病程日久,可導致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五臟受累,並常發生各種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腦血管病、腎病等。這些併發症是導致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強調要早期治療,控制病情的發展。

糖尿病的發病與飲食有直接關係。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調整飲食結構。此外,保持精神愉快,起居有常,房事有節,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對於防治糖尿病也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糖尿病患者易於出現面板感染,故原則上禁用針刺療法。久病臥床的病人要勤翻身擦澡,避免褥瘡的發生。

參考文章

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飲食應注意哪些內科如何預防糖尿病性腎病內科糖尿病是怎樣一種病,在我國發病情況如何?內科糖尿病腎病怎樣進行飲食治療中老年糖尿病胃腸功能異常有哪些臨床表現中老年老年糖尿病人為何易發生低血糖反應中老年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分類如何神經與精神科糖尿病為何併發陽痿泌尿科/男科糖尿病患者血糖尿糖控制的標準是什麼內科怎樣預防糖尿病合併症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