蘘草

藥材名稱:血楓藤

名稱出處:《廣西中草藥》

概況

異名:青藤、鐵牛八石、青筋藤(廣西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穿破石(《廣西中草藥》)。

基源:為鼠李科翼核果屬植物翼核果的根、莖。翼核果屬全世界約10種;中國約6種、2變種。

原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又名血鳳根、青筋藤、扁果藤(《梅南植物誌》)。

形態:藤狀灌木,高2~3m;幼枝綠色,被短柔毛,小枝有小縱紋,褐色。單葉互生,葉柄長3~5mm;葉片薄革質,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8cm,寬2~3.5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或具疏鋸齒,兩面無毛,側脈4~6對,上面下凹,下面凸,網脈明顯。花小,綠白色,兩性,5基數,單生或2至數個簇生於葉腋,或整合頂生的聚傘狀總狀花序、聚傘狀圓錐花序;萼片三角形;花瓣匙形,頂端微凹;花盤五邊形;子房球形,全部包藏於花盤內;花柱2裂。核果球形,頂端有矩圓形扁平翅,基部有宿存的萼管。花期3~5月,果期4~7月。(圖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768頁.圖3266)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海拔1500m的山坡灌叢或林中。分佈於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雲南。越南、緬甸、印度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含羽扇豆醇(Lupeol)和四個蒽醌化合物、大黃素(Emodin)、大黃素6,8-二甲醚(Emodin-6,8-dimethyl ether)、1-羥基-6,7,8-三甲氧基-3-甲基蒽醌(1-Hydroxy-6,7,8-trimethoxy-3-methyl anthraquinone)及一個新的蒽醌翼核果醌(Leiocarpaquinone)(1)。

(1)

參考文獻

藥學學報1988;23(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