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莖冷水花
藥材名稱:牛口涎
名稱出處:《本草拾遺》
概況
異名:牛涎(《千金方》)。
基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唾涎。
原動物: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rnelin。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餘項參見“牛肉”條。
藥性
主治:噎膈,反胃,嘔吐。 ①《本草拾遺》:“主反胃。” ②《綱目》:“吮小兒,治客忤。灌20ml,治小兒霍亂。入鹽少許,頓服150ml,治喉閉口噤。”
臨床應用
配伍應用:①配蜂蜜、木鱉子,治噎膈反胃。 ②配二陳湯,治噎膈。
單方應用:①《千金方》:“治疣目:牛口中涎,數塗自落。” ②《補缺肘後方》:“治目睛損傷:牛涎,日2點,避風。”
食療:①《整合方》:“治噎膈反胃:糯米末,以牛涎拌作小丸,煮熟食。” ②《動物臟器食療驗方》:“治急性胃炎嘔吐:牛涎、豬膽汁、蜂蜜各30ml。將牛涎、豬膽汁和蜂蜜混合均勻,武火燉開。1次飲下,日1~2次。”
▸ 冷水澆頭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