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仁
藥材名稱:莕菜
名稱出處:《唐本草》
概況
異名:金蓮子、杏公須(《綱目》),荇絲菜、金蓮兒、藕蔬菜(《救荒本草》)。
基源:為龍膽科莕菜屬植物莕菜的乾燥全草。莕菜屬全世界約20種;中國有5種,其中1種藥用。
原植物: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Limnanthe mum peltatum Gmel.L.nymphoides Hoffmgg.et Link)
歷史:《唐本草》載:“莕菜處處池澤有之,葉似蒪而莖澀,根甚長,花黃色。”《綱目》載:“葉微尖長者,莕也。”根據形態和參考《植物名實圖考》附圖,與本種相似。
形態:多年生水生草本。莖圓柱形,多分枝,沉水中,具不定根,又於水底泥中生地下莖,匍匐狀。葉飄浮,圓形,近革質,長1.5~7cm,基部心形,上部的葉對生,其它的為互生;葉柄長5~:10cm,基部變寬,抱莖。花序束生於葉腋;花黃色,直徑1.8cm,花梗稍長於葉柄;花萼5深裂,裂片卵圓狀披針形;花冠5深裂,喉部具毛,裂片卵圓形,鈍尖,邊緣具齒毛;雄蕊5,花絲短,花葯狹箭形;子房基部具5蜜腺,花柱瓣狀2裂。蒴果長橢圓形,徑2.5cm,種子邊緣具睫毛。花期夏季至秋季。(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414頁.圖4781)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60~1800m的平地或低山池塘沼澤中。廣佈於中國南北各地。蒙古、朝鮮、日本、伊朗、印度、克什米爾、原蘇聯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含黃酮類化合物[1]:芸香甙、異槲皮素、槲皮素-3-巢菜糖甙(α-L-吡喃型阿拉伯糖(1→6)β-D-吡喃型葡萄糖基-3-槲皮素)。含三萜類化合物[2]:烏蘇酸、白樺脂酸、齊墩果酸、β-香樹脂醇。此外,還含有β-谷甾醇。
參考文獻
[1]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97。
[2] Indian J Pharm Sci 1980;4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