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劍蕨
藥材名稱:金邊桑
名稱出處:《福建藥物志》
概況
異名:木本金線蓮、金邊蓮(福建)。
基源:為大戟科鐵莧菜屬植物金邊桑的葉。
原植物:金邊桑Acalypha wikesiana Muell.-Arg.var.marginata W.Miller
形態:灌木。多分枝。葉互生,葉柄長1.5~9cm,被毛;葉片闊卵形至卵形,長7~18cm,寬5~12cm,先端漸尖,基部渾圓或闊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綠色,邊緣常帶紅色,兩面有疏毛,葉背面具腺點。穗狀花序腋生,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小,無花瓣及花盤,雄花生於小苞片的腋內;萼4裂,雄蕊8枚,花絲分離,花葯4室,長圓形或線形,蜿蜒狀,無退化雌蕊;雌花1~3朵生於葉狀苞片內;萼片3~4;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分離,常呈羽狀分裂。蒴果開裂為3個2裂的分果爿。花果期5~11月。(圖見《福建藥物志》.第1冊.260頁.圖284)
生境與分佈:為栽培植物,福建廈門、龍溪、晉江、莆田、福州等地都有栽培。
藥理
抗腫瘤作用 金邊桑水提部分0.25~0.3g/kg ip,醇提部分2g/kg ip,醇提未除葉綠素部分1g/kg,對小鼠宮頸癌(U14),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參考文獻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1991;13(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