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藥
藥材名稱:石風丹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概況
異名:石鳳丹、蘭花草(《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基源:為蘭科斑葉蘭屬植物高斑葉蘭的全株。斑葉蘭屬全世界約40種,中國約25種。
原植物:高斑葉蘭Goodyera procera(Ker-Gawl.)Hook.(Neottia procera Ker-Gawl.)
形態:陸生蘭,高25~80cm。根狀莖短。莖直立,無毛,生葉多枚。葉大,厚,矩圓形或狹橢圓形,長8~15cm,寬2~5.5cm,頂端漸尖,基部漸狹而成長而厚的柄。總狀花序具稠密的花,似穗狀,長10~15cm;花序軸無毛;花苞片膜質,約和子房等長;花小,白色而帶淡綠,芳香;萼片卵形,無毛;花瓣較狹,匙形;脣瓣囊狀,內面有柔毛,頂端鈍,向外反折,內有2枚胼胝體;合蕊柱短而闊;蕊喙2裂,和蕊柱等長;花葯卵狀三角形;子房無毛。花期春、夏。(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660頁.圖8150)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野溪澗溼地或附生於石壁上。產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印度、錫金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冬季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陰乾。藥材產於四川。
鑑別:根數條,灰棕色,彎曲而互相糾結,表面被黃綿毛,質較韌。葉片矩圓狀披針形,棕黃色,或帶綠色,皺縮,質韌而不易破碎。氣無,味辣。
藥性
性味:苦、辛,溫。 ①《植物名實圖考》:“溫,苦。” ②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溫,苦、辛。”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辛,溫。”
功效:祛風除溼,止咳平喘。
主治:風寒溼痺,半身不遂。 ①《植物名實圖考》:“養血,舒肝,益氣,滋腎。入筋祛風,入骨除溼。”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關節疼痛,風溼麻痺。”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風溼骨痛,跌打損傷,氣管炎,哮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泡酒服
使用注意:《成都中草藥》:“孕婦忌用。”
臨床應用
食療:《成都中草藥》:“治半身不遂:石鳳丹、紅活麻、紅牛膝。燉牛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