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翼藤

藥材名稱:桄榔子

名稱出處:《開寶本草》

概況

異名:山椰子、砂糖椰子(《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棕櫚科桄榔屬植物桄榔的果實。桄榔屬全世界約15種;中國有2種,其中1種供藥用。

原植物:桄榔Arenga pinnata(Wurmb.)Merr.(A.saccharifera Labill.)

歷史:桄榔始載於《本草拾遺》載。據《圖經本草》:“桄榔木,嶺南二廣州郡皆有之,人家亦植之庭院間。”並引劉恂《嶺表錄異》載:“桄榔木枝葉並蕃茂,與檳榔小異。然葉下有須如粗馬尾,廣人採之以織巾子……。”《開寶本草》引《本草拾遺》載:“按臨海異物志雲:桄榔木生洋河山谷、外皮有毛如檳榔面散生。其本則剛如鐵,可作釤鋤……。皮中有白粉,似稻米及麥面,可作餅餌食,名桄榔面。”《綱目》載:“桄榔二廣、交、蜀皆有之。”按郭義恭《廣志》雲:“木大者四五圍,高五六丈,拱直無旁枝。巔頂生葉數十,破似棕葉,其中肌堅,砍入數寸,得粉赤黃色,可食。”又引顧玠《海槎錄》雲:“桄榔木身直如杉,又如棕櫚、椰子、檳榔、波斯棗、古散諸樹而稍異,有節似大竹,樹杪挺出數枝,開花成穗,綠色。結子如青珠,每條不下百顆,……對近百餘條,團團懸掛若傘,極可愛。”據上所述,與今之桄榔相一致。

形態:喬木,高12m或更高。葉通常7m以上,羽狀全裂,裂片條形,長0.8~1.5m,寬4~5.5cm,頂端有齧蝕狀齒,基部有2個不等長的耳垂,背面蒼白色;葉鞘粗纖維質,包莖。肉穗花序腋生,多分枝,排成下垂的圓錐花序式,長達1.5m,鞘狀總苞5~6枚,披針形;花雌雄同株,雄花常成對著生,萼片近圓形,寬約6mm;花瓣矩圓形,長15~20mm,雄蕊70~80枚;雌花常單生,萼片寬過於長,長約4mm,花瓣長1.3cm,子房具3稜。果倒卵狀球形,長3.5~5cm,棕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花期4月,果期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353頁.圖7536)

生境與分佈:生長於溫溼地區的石灰岩山林中,也有栽培。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

生藥

採集:冬季採摘成熟果實,晒乾。藥材產於廣東、廣西。

鑑別:果實球形或扁球形,直徑2.5~5cm;果皮灰黃色,堅硬,頂端具三角形的宿萼。剖開果實,種子2~3枚,半球形,外包具有細毛的膜。

藥性

性味:①《開寶本草》:“苦,平。” ②《本草匯言》:“苦,溫。”

主治:①(開寶本草》:“主宿血。” ②《本草匯言》:“破宿食,積血。磨汁治婦人產後兒枕血瘕諸疼,及心胃寒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