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容器

[拼音]:Yadian Weicheng

[英文]:Acropolis, Athens

雅典是古希臘的政治文化中心,衛城是祀奉雅典護神雅典娜的地方。衛城建築集中反映了古希臘建築的成就,是世界建築史和藝術史上的珍品。建於公元前5世紀,建築總負責人是雕刻家菲迪亞斯。衛城建築雖歷經破壞,但留下的斷柱殘垣仍有很多可供後世建築借鑑之處。

衛城位於雅典城中心偏南的一座小山頂的臺地上,高出平地約 70~80米。臺地西低東高,東西長約280米,南北寬約130米。四周陡峭,圍以擋牆;西端有臺階,可以登臨。衛城總體佈局自由,順應地勢安排,山上各種建築貼邊而立,柱廊朝外。西端是雄踞於陡崖上的勝利神廟,佈置得體,能滿足祭祀儀典和從山下瞻仰的要求。每四年一次的大泛雅典娜節,是全希臘的節慶。祭祀隊伍從山下的西北方出發,繞過衛城的北、東、南三面,然後從西面登上衛城。

勝利神廟

建於公元前449~前421年,用愛奧尼柱式(見古典柱式),臺基長8.15米,寬5.38米,前後柱廊雕飾精美。為了把最美的透視角度展現出來,神廟的軸線不求與衛城臺階的方向相平行,而與山門呼應,形成均衡構圖。

衛城山門

建於公元前437~前432年,正面向西,前後柱廊各有6根多立克柱,北翼是繪畫陳列館,南翼是敞廊。左右兩翼不對稱。門前的空間三面圍合,迎接祭祀隊伍,在隆重嚴肅中透出親切的氣氛。山門為5開間,當中一間較寬,成為構圖中心,內部西低東高,相差約1.43米。各開間有隔牆分開,當中一間為坡道,坡道前部兩側各有3根愛奧尼柱,形成縱向的內柱廊;兩側的次間和梢間則是踏步。祭祀隊伍由山門前半圍合空間,到柱廊下的半室內空間,又經室內空間,到達東廊之下。所經過的建築空間有高低、方向、開合、明暗等變化。

雅典娜雕像

高11米,戎裝執矛,朝著山門東廊而立,正面側向西南,是衛城建築群的構圖中心。雕像的東南方,立於高臺上的帕提農神廟是衛城的主題建築。

伊瑞克提翁廟

在帕提農神廟的北面,供奉傳說中的雅典人始祖伊瑞克提斯,建於公元前421~前405年,主體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地基高,東立面用6根愛奧尼柱做成入口柱廊;西部地基低,西立面在4.8米高的牆上設定柱廊。西部的入口設在北面,入口柱廊面闊3間、進深2間,體量較大,虛實相映。南立面西端,突出一個小型柱廊,用女朗雕像代替柱子,雕像正面朝南,在白大理石牆面襯托下,清晰悅目。伊瑞克提翁廟在體型、色調、柱式等方面與帕提農神廟形成對比,雖處於配角地位,卻又獨具風采,兩座神廟的平面不平行,因此空間的透視效果顯得更深遠。(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