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伊人

[拼音]:Zhongguo qingbao jiansuo kanwu

[英文]:Chinese abstracts and indexes periodicals

在研究一次文獻的基礎上,經過壓縮,將文獻的篇名(書名)、摘要及其索引按照不同著錄要求有序排列的一種定期和不定期出版物,是報道和查詢科技文獻線索的主要手段。中國情報檢索刊物有 3種編制形式,即目錄、題錄、簡介或文摘。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開始編印一些反映近代科學技術的譯書目錄。“五四”運動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陸續出版一些反映中國科技成果的專題書目。1934年文摘式的檢索刊物開始萌芽。當時,中國化學會創辦的《化學》會刊開闢了“中國化學撮要”專欄,定期報道中國化學家在國內發表的著作提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檢索刊物有了迅速的發展。建國初期,除了《化學》雜誌外,《生物科學》、《植物學》、《解剖學》和《微生物學》等雜誌也開闢了報道國外著作提要的專欄。

1956年,由於中國科學技術情報事業的興起,文摘工作踏上了有組織、有計劃發展的道路,開始組織力量翻譯出版蘇聯文摘雜誌。1957年又組織編輯出版《國外期刊論文索引》,到1961年,翻譯出版蘇聯文摘雜誌達50個分冊,自編的《期刊論文索引》20多個分冊。同年,成立了“中國國外科技文獻編譯委員會”,後改為“中國科學技術文獻編譯委員會” (見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編譯出版委員會 ), 負責組織協調全國科技編譯報道工作,並決定,“由翻譯出版蘇聯文摘雜誌逐步過渡為自編世界各國的文摘”。為進一步促進中國文摘工作的發展,建立全國檢索刊物體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據1965年統計,全國編譯出版的科技文獻檢索刊物有139種,其中文摘刊物為100種,題錄刊物為39種,年報道量達70餘萬條。自編文摘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1978年,中國科技文獻編譯委員會恢復工作,並根據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制訂了《中國科技文獻檢索刊物體系方案》和《1979~1985年全國科技文獻檢索刊物編譯出版規劃》。根據《方案》和《規劃》的要求,確定中國科技文獻檢索刊物建立的原則應以學科為主,兼顧專業,儘量保持學科的系統性,體系分為國內系列和國外系列,並根據不同需要,設立專利文獻、標準文獻等文獻型別系列,以作為主系列的輔助部分。同時,要求檢索刊物必須編有年度索引,以“全、便、快”(報道資料全面,檢索途徑便利,傳遞情報快速)作為檢索刊物質量衡量標準。至此,中國科技文獻檢索刊物開始走上系統建設階段。到1986年為止,在中國編委會統一規劃、協調和指導下,經各專業情報研究所、圖書館、地方情報所的共同努力,我國的科技文獻檢索刊物已發展到 219種,其中已有12種納入資料庫,正向一體化方向發展,年報道量為140萬條的規模,初步建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檢索刊物體系。具有代表性的如:國家醫藥局科技情報所出版的《中國藥學文摘》和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中國醫學文摘》(中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