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代徵稅費

[拼音]:Eguo Shiyue Shehuizhuyi Ge ming

[英文]:Октябрь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в России

俄國人民在В.И.列寧為首的布林什維克黨領導下從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開始的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革命。因發生在俄歷10月而得名。

革命的主客觀前提

20世紀初葉,俄國已經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但經濟發展仍較落後,存在著濃厚的農奴制殘餘。俄國帝國主義除了具有各國帝國主義共有的特點之外,還有本身的特點:壟斷資本發展極不平衡;資產階級對沙皇制度存在依賴性;俄國帝國主義既富於侵略性掠奪性又對西方帝國主義存在依賴性。因此,俄國社會的各種矛盾錯綜複雜。沙皇俄國成為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的焦點。

1905年,俄國人民進行第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見俄國1905年革命)。這次革命雖遭失敗,但是廣大群眾受到鬥爭的鍛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俄國出現新的革命形勢。1917年3月(俄歷2月),發生俄國第二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見俄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嚴重地打擊了世界帝國主義體系的力量,為在俄國推翻資產階級,擺脫帝國主義戰爭,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條件。

十月革命以前,俄國已有強大的革命力量。1913年,僅工廠、礦山和官辦企業的工人就有 310萬人。各種型別的無產者人數約有2000萬。無產階級處於社會最低層,是最革命的階級,俄國革命的領導力量。佔全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俄國有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布林什維克黨,這個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不斷地同機會主義、改良主義和社會沙文主義作鬥爭,積累了豐富的革命經驗,特別是兩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經驗。列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論證的由於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社會主義有可能在少數國家甚至單獨一國首先獲得勝利的理論,鼓舞了俄國無產階級向資本主義展開進攻。

俄國成為帝國主義鎖鏈中最薄弱的環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存在著用革命的方式解決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的現實社會力量的國家。二月革命勝利後,俄國形成既有工兵代表蘇維埃,又有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兩個政權並存局面。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成為俄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從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已經是俄國革命發展的必然趨勢。

武裝起義方針的確定和革命時機的成熟

二月革命期間,列寧在國外密切注視著國內的形勢,在給《真理報》的信中徹底揭露了臨時政府的反革命本質和陰謀,指出革命進一步發展的方向。1917年4月16日,列寧回到彼得格勒。第二天,列寧出席布林什維克黨代表會議,發表著名的《四月提綱》,給黨和無產階級規定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明確路線。由於階級力量對比有利於無產階級,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列寧認為當時革命有可能和平發展。在1917年5月召開的布林什維克黨第7次全國代表會議上,列寧的主張得到大會的熱烈擁護。列寧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作為黨的主要口號,目的是將地主和資產階級的代表驅逐出政權機關,結束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在《四月提綱》和黨的四月代表會議決議的基礎上,布林什維克進行大量工作來爭取、教育和組織群眾,為新的革命作準備。

1917年5月1日,臨時政府外交部長П.Н.米留科夫向協約國發出照會,聲稱俄國要遵守沙皇政府簽訂的各種條約,把戰爭進行到“最後勝利”。臨時政府的反動面目充分暴露。5月3~4日,彼得格勒10萬工人和士兵舉行示威遊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要求全部政權轉歸蘇維埃。在群眾的壓力下,臨時政府不得不撤換兩個積極推行帝國主義政策、民憤最大的部長-外交部長米留科夫和陸海軍部長А.И.古契柯夫。接著,成立一個有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參加的聯合政府。彼得格勒這次工兵大示威意味著臨時政府危機的開始。

1917年7月1日,彼得格勒50萬人舉行示威遊行。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本來企圖使這次示威在“信任臨時政府”的口號下進行。結果與他們的願望相反,絕大多數參加示威遊行的群眾在旗幟上和標語牌上寫著:“打倒戰爭!”“打倒十個資本家部長!”“全部政權歸蘇維埃!”這顯示群眾革命情緒的高漲和布林什維克威信的提高。

臨時政府不顧人民的死活,按照英法帝國主義的願望,在前線發動進攻,結果軍事冒險遭到慘敗。訊息傳來,群情激憤。7月16~17日,在彼得格勒再次爆發工人和士兵大規模示威遊行。臨時政府悍然出動軍隊屠殺示威群眾,逮捕和殺害布林什維克,並下令通緝革命領袖列寧。布林什維克黨被迫重新轉入祕密狀態。從此,革命和平發展的希望徹底破滅。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結束,全部政權轉到反革命的臨時政府手中。被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控制的蘇維埃成了臨時政府的附屬物。布林什維克黨暫時收回“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但沒有退出蘇維埃。

面對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布林什維克黨及時地號召和組織武裝起義,推翻臨時政府,奪取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1917年8月8~16日召開布林什維克黨第6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號召工人、農民和士兵站在布林什維克黨的旗幟下,準備同資產階級進行決戰。

8月底,原沙皇將軍、臨時政府前線最高總司令Л.Г.科爾尼洛夫發動叛亂,企圖消滅蘇維埃,建立反革命軍事獨裁。布林什維克黨領導工人、士兵堅決抵抗,很快粉碎科爾尼洛夫叛亂。布林什維克在群眾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許多城市和工業中心的蘇維埃選舉中獲得多數。蘇維埃獲得新生。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戰線和西方戰線士兵、波羅的海艦隊水兵,以及後方衛戍部隊都接受布林什維克的主張。在國際上,各國帝國主義正忙於彼此廝殺,無暇向俄國革命發動進攻。社會主義革命的時機已經成熟。“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又提到日程上來。

十月武裝起義的勝利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

在有利的形勢下,列寧和布林什維克黨加緊準備武裝起義。9月中旬,列寧給布林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寫了《布林什維克必須奪取政權》、《馬克思主義和起義》的信,指出武裝起義的時機已經完全成熟。10月20日,列寧從芬蘭祕密回到彼得格勒,直接領導武裝起義。10月23日,在布林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會議上通過發動武裝起義的歷史性決議。黨中央號召全黨一切組織討論和解決有關起義的實際問題。為了對起義進行政治領導,中央全會決定成立中央政治局,由列寧、Л.Д.托洛茨基、Г.E.季諾維也夫、Л.Б.加米涅夫、И.В.斯大林、Г .Я.索柯里尼柯夫和A.C.布勃諾夫等7人組成。10月25日,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在托洛茨基領導的彼得格勒蘇維埃成立軍事革命委員會,這是以後武裝起義的公開司令部。10月29日,布林什維克黨中央召開擴大會議,重申發動武裝起義的決議,成立有Я.М.斯維爾德洛夫、斯大林、布勃諾夫、Ф.Э.捷爾任斯基、М.С.烏里茨基等參加的領導起義的革命軍事總部。

在準備武裝起義的緊要關頭,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反對武裝起義的方針。10月31日,加米涅夫在非黨的《新生活報》上發表宣告,指責布林什維克黨舉行武裝起義是冒險的舉動,洩露了正在準備起義的機密。臨時政府聞訊立即調動軍隊,採取破壞起義的措施。11月6日晨,臨時政府下令封閉布林什維克黨中央機關報《工人之路報》。這時革命的基本戰鬥隊伍已經動員起來,首都各區的革命軍隊和赤衛隊不斷彙集到布林什維克黨總部和軍事革命委員會所在地-斯莫爾尼宮。6日晚上,列寧給黨中央寫緊急信,主張立即發動起義。他連夜來到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起義。

7日,工人赤衛隊和革命軍隊佔領電話局、郵政局、國家銀行、火車站、主要政府機關和軍事據點。晚9時,“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出進攻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的第一炮(見彩圖)。>次日凌晨2時,起義隊伍攻下冬宮,逮捕了正在開會的臨時政府部長們。

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2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開幕。大會通過《告工人、士兵、農民書》,宣佈臨時政府已被推翻,全部政權轉歸蘇維埃手中。8日,大會通過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動員廣大群眾起來制止帝國主義戰爭,支援蘇維埃政權。會上成立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有力地推動了革命在全國的展開。11月7日~11月16日,經過同反革命勢力的激烈搏鬥,蘇維埃政權在莫斯科確立。1917年11月至1918年2~3月,首先從城市,然後到鄉村,蘇維埃政權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來,社會主義革命在俄羅斯、少數民族地區和前線都獲得勝利。這就是列寧所說的蘇維埃政權的“凱歌行進”。

十月革命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剝奪資產階級的作坊、工廠、鐵路和銀行,摧毀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併成立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作為全國國民經濟管理機關。

十月革命摧毀舊的即剝削階級的國家機器,撤銷舊的官僚機構,建立新式軍隊-工農紅軍、工人民警和人民法院,建立嶄新的工兵農代表蘇維埃機關和各人民委員部。1918年1月,召開全俄蘇維埃第3次代表大會,批准《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正式宣佈俄國為工兵農代表蘇維埃共和國。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十月革命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未完成的任務作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副產品加以解決。十月革命滿足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實行土地國有化,按勞動定額和消費定額把土地平均分配給勞動者,鞏固了無產階級和農民的聯盟。十月革命消滅民族壓迫,在俄國境內被壓迫民族中實現民族民主革命,鞏固了各族人民在無產階級領導下團結一致的友好聯盟。十月革命還廢除等級劃分、等級特權和等級限制,廢除對婦女的歧視、壓迫,宣佈所有居民統一稱為公民,排除教會對國家政權和學校教育的干預,保證了全體公民平等的社會地位,保證了無產階級對國家和教育的領導。

十月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十月革命根本區別於過去發生的任何一次革命,它不是以一種剝削形式代替另一種剝削形式,而是消滅一切形式的剝削。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文化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十月革命的勝利衝破帝國主義陣線,產生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開闢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無產階級領導下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時代,開始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世界歷史程序。

十月革命的勝利對全世界人民產生了偉大和深刻的影響。十月革命後,各國無產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爭取解放的鬥爭蓬勃高漲。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爆發了革命。中國、朝鮮、印度、波斯、土耳其、埃及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新浪潮。

參考書目

孫成木、李顯榮等:《十月革命史》,三聯書店,北京,1980。

約翰·裡德著,郭聖銘譯:《震撼世界的十天》,人民出版社,北京,1980。(John Reed, 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New York,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