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賦注
[拼音]:kuaguo yinhang
[英文]:transnational bank
在世界範圍內設立分支機構和附屬機構,以跨國經營貨幣信貸為主的超級商業銀行。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的定義是:“在5個或5個以上的國家擁有多數股份的分支、附屬機構的銀行。”
沿革
跨國銀行是資本國際化、世界經濟走向一體化、發達國家對外經濟擴張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看,銀行跨國經營在17~18世紀已經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銀行都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以英國、法國為最多,大多數設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成為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金融控制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60年代末期,由於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增加了對國際結算和資金融通的需求,同時跨國公司發展迅猛,跨國公司對中、長期及鉅額資金的需求增加,迫切需要大銀行的支援,國際銀行業務由此激增,大銀行紛紛在國外設定分支機構網,跨國銀行蓬勃發展。尤其是美國,自60年代以來積極在國外設定機構網,很快躍居首位。到70年代,跨國銀行遍佈全球,在世界經濟中發揮作用的已不再是設在殖民地的少數大銀行,而是眾多的跨國銀行。
發展原因
根本原因是生產國際化,生產過程在不同的國家進行,資本必然要以商品資本、生產資本和貨幣資本三種形態發生在國際之間,資本迴圈與週轉的國際化必然促成跨國銀行的發展。同時還有其他客觀因素,如:
(1)先進通訊和資料處理裝置的發展,提供了跨國經營的有利條件。由數百家銀行組織的世界性金融電信傳遞系統(世界銀行財務遠端通訊協會,簡稱SWIFT),於1977年其成員之間的電信傳遞不必再通過郵電部門,而是直接處理,既迅速又準確,其應用範圍包括資金、外匯調撥、外匯買賣、自動轉帳、開立信用證、託收等,並實行統一的轉帳制度。
(2)歐洲貨幣市場的發展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大量湧現,很多大銀行參加市場的活動,並爭設分支機構。
業務範圍
由於技術水平高,資金雄厚,機構網多,其業務活動日趨全面化、多樣化,基本上是辦理綜合性業務,主要為:
(1)存款業務。由於其主要客戶大都是跨國公司,這些大銀行資信高,國外分支機構多,通過自己的網路吸收鉅額存款,掌握控制國際遊資是其重要的資金來源。
(2)貸款業務。跨國銀行辦理對工商企業、跨國公司、政府間鉅額貸款,又對中小企業貸款。由於資金雄厚,還辦理專項工程貸款、辛迪加貸款。
(3)投資業務。跨國銀行是金融市場上的主要參與者,特別是在貨幣市場上的交易更為頻繁,對銀行和金融機構辦理拆放,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交易,進行公開市場投資,發行、買賣、包銷證券。如美國禁止商業銀行在國內經營投資業務,但並不限制商業銀行在國外經營長期投資。
(4)外資融資業務。跨國銀行傳統業務是提供各種出口信貸,由於融資大多不使用所在國貨幣,而使用其他硬通貨,一般期限較短,收益較大。
此外,跨國公司還提供各種服務,辦理代理業務及非銀行業務,如信託、諮詢、租賃、保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