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法院組織

[拼音]:Gao Panlong

明代文學家、政治家。字存之,又字雲從、景逸。無錫(今屬江蘇)人。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授行人。上書指責“陛下深居九重”,被貶謫為揭陽縣典史,又逢親喪家居,30年不被起用。在此期間,他與顧憲成在家鄉東林書院講學,抨擊閹黨、議論朝政,影響較大,時人稱為“東林黨”。高攀龍為首領之一。天啟元年(1621),被召入朝任光祿寺丞,又升少卿。後因“紅丸案”,上書責奸臣,帝不聽,反被奪祿一年。後又議任大理少卿、刑部右侍郎。天啟四年(1624)擢升左都御史,與左副都御史楊璉等上書彈劾太監魏忠賢,揭發魏忠賢的黨羽崔呈秀貪汙受賄事狀,被革職返鄉。後崔呈秀派錦衣衛緹騎前往逮捕,他投池水自盡。

高攀龍能詩文。前人稱他“立朝大節,不愧古人,發為文章,亦不事詞藻而品格自高”。

高攀龍的文章平易流暢,格調清遒。他的記敘性散文,如《南京光祿寺少卿涇陽顧先生行狀》和《祭顧涇陽先生》,深情地描述了東林領袖顧憲成的生平事蹟、東林書院建立經過及顧的為人品德,親節感人。文中稱:“先生於世,無所嗜好。食取果腹,衣取蔽體,居取坐臥,不知其他。四壁不堊庭草,不除帷帳,不飾一幾一榻,敝硯禿筆,終日儼然冥坐讀書,四方酬答而已。憂時如疾痛,好善如飢渴。”素淡幾筆,寫出一位以清廉自守的正直士人形象。又如《薛文清公傳》,僅載幾件小事,而將薛瑄公正廉明、敢於力諫的品德勾畫如生。他的遊記散文雖不多,但也可見出善於借景抒情的功力。如《武林遊記》,記杭州數日遊,寫湖中雨景道:“是時雨絲陰濛,水煙籠樹,遠山層疊,濃淡相間。內湖荷香襲人,遊人歌吹與點點漁舟錯落,左右瞻眺,恍然自失。”讀文如觀畫。又如《三時記》描繪大姑灘的險急,栩栩如生,由此想到“張旭、右軍觀之,書法當更適”,頗有深意。

高攀龍的詩歌,樸素自然,文字簡潔,恬淡中別有寄託,頗有陶淵明風格。沈德潛稱他“無心學陶,天趣自會”。如《夏日閒居》:“長夏此靜坐,終日無一言,問君何所為?無事心自閒。細雨漁舟歸,兒童喧樹間。北風忽南來,落日在遠山。顧此有好懷,酌酒遂陶然。池中鷗飛去,兩兩復來還。”清幽的環境襯托出悠閒的情緒。

著有《高子遺書》12卷,還有《周易易簡說》、《春秋孔義》等。